步履不停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

步履不停

作者:是枝裕和

电影大师是枝裕和亲撰,经典代表影片《步履不停》原著,拿遍各大国际影展重要大奖。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步履不停读后感

今日推荐书籍《步履不停》,作者是枝裕和,豆瓣评分8.7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小偷家族》导演是枝裕和亲撰,经典代表电影《步履不停》原著小说,拿遍各大国际影展重要大奖。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的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的读过看似平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藏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书中以第一人称完成叙述,内容是主人公良多在47岁时写下七年前刚结婚不久后带着妻儿回老家探亲和家人团聚的故事。一天中的所有情节被写成一本书且不枯燥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在不考虑这个有小礼无大义的国家所犯下的罪行且一度不知悔改的情况下,单从作品本身而讲,日本的一些优秀作家是值得我们予以肯定的。我有时候在想,人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喜欢看书,因为作家可以不动声色地,不费吹灰之力地写出所有生动形象的细节,在我们脑子里形成画面,犹如自导的一场电影,画面唯美,堪比大片,一定程度上讲,读书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步履不停》也就是写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24个小时的事,怎么就能成为一本畅销书呢?细节啊!细节决定成败啊!作者由这一天的事牵引出一家人的很多故事,就好比在一个骨架上添肉加血,塑型,所以宏观的来看,它才会如此完美,单一但不失单调。良多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工资仅供维持己用,结婚后他辞职了,希望重新找个工作可以担负起这个家庭的责任。良多四十才结婚,妻子由香里和他是再婚,前夫因车祸去世。由香里还带着一个上五年级的小男孩,孩子对良多不冷不热,比较内向,口头禅“一般”。良多的哥哥纯平自小学习成绩优秀,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子承父业从事医学。这也是良多为什么学习美术的原因,从小就不比哥哥,偏见之下成长的他,一心想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天不遂人愿,纯平在一次饭后散步的途中救下落水的儿童,不幸遇难。这件事成为横山一家的痛。父亲曾一度因为后继无人而懊恼,甚至想培养由香里的孩子从事医学。被救下的孩子良雄十五年来,每年都会看望横山一家,带可口的点心,给纯平上香,也许一开始他是愿意来的,带着愧疚或是责任。可是书中描写的让我觉得这孩子很可怜,连良多也这样觉得,他那卑微到骨子的里笑容总让人觉得很不自在,似乎被救下是另一种死亡,“生而为人,对不起”,对,就是这种感觉!良多的妈妈这样说“岂能让他过了十多年就忘了?就是他害死纯平的……”,“所以,不论明年、后年,我都会叫他来的……”,但事实上,在良雄走后,刚刚踏出玄关的门,母亲就会各种嫌弃,明明很热却不开空调,嫌弃他汗津津,用脚尖点着抹布擦拭良雄坐过的地方,嘲笑他的职业不如意,恨他毁了纯平。嗯~她还嫌弃由香里是再婚,带着拖油瓶,表面客客气气,背后各种挑毛病。就连良多的姐夫,那么开朗的一个人也要被她嫌弃“真是个光说不做,好吃懒做的家伙。”良多的父亲应该就是我们口中的“直男”了,规规矩矩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种。比如,家人都来了,他也不会出现,等到大家都热闹起来了,一副冷漠脸登场。比如,大家都在拉八卦,室外活动,游戏的时候,他只低头看报,看似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其实他们做什么聊什么他都明明白白的。比如,照全家福的时候,他一定要在中间,任人摆布的话他就生气撂挑子就走。比如,送良多一家回城的时候,不会表现出很不舍的样子,默默地看着,车走他也走,但心里又十分惦念。良多的姐姐和姐夫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人的性格都蛮活泼的,会调动家庭气氛,收场直来直去的爸妈闯下口祸之端。怎么说呢,这篇小说的细节之处很成功,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很是精彩,串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一天。我不能一概而论,讽刺所有日本家庭都是这样,就自身而言,我的家庭中的某一些人和书中人物都有相似之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确是事实。妈妈总喜欢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像我们的妈妈总喜欢唠东家长西家短一样。没结婚的时候妈妈催“是个女的就行”,结婚了又说“没有更好一点的了?”“我”和爸爸靠说妈妈“坏话”达成共识。妈妈和“我”说姐姐有意争房产达成共识。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各自意图靠互相试探得知。可是在遇到困难时,还是血浓于水的,彼此惦记、思念。就像良多生前相爱相杀的父母,在阴阳相隔后也以自己的方式怀念。我着重于作者的细节描写,忽视了他延伸的故事情节,所以一定程度上会主观刻薄的讨厌某一人物。凭心而论,父母再怎样,在失去他们的时候,我们还是遗憾的,思念的,不舍的。遗憾总是逃避他们的追问“能糊口吗?”而疏远他们,思念他们总是电话里问候“记得看牙医哦。”,不舍他们的步伐走的太快,转眼便阴阳。在写这篇文的时候看到豆瓣的一篇书评,“家人父母之类的,真是命运随机赐予的一辈子要去学习如何相处的人,很难完全摆脱也无法完全依附,成熟了长大了就会更冷静的去看待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不能说喜欢不喜欢,而更希望的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去互相理解吧。然而时间过得太快了,有多少人能幸运的找到合适的方式呢。”我们和父母以及周边的一切都步履不停的前进着,在我们每个时期给予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好,当有一方停止不前的时候,哪怕有点来不及,也不至于太遗憾。“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