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者:王小波

李银河独家授权,并亲自校订全稿。王小波杂文精选集!幽默中充满智性,扛起一面自由、独立、理性的精神旗帜!——“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 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王小波 。本书为王小波杂文代表作,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反思与书写。书中对女权主义、科学与迷信、同性恋、小说创作、知识分子等话题进行剖解,展现了一座智性的迷宫,让读者从他那里学会如何独立而自由地思考,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有的尊严与自由。这种观点在上世界九十年代点爆了一代人的青春,放在当下,依然具有鲜活的感染力。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读后感

读这本书是源于,作者知名度高、书的封面深得我心、自己这段时间尚且清醒。这么一说未免太过儿戏,言语中似乎还夹杂点儿对作者和书的不尊重:其实并不,读时屏蔽了书友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读书不多,但我对读书一直持以“保守”的观念,即:正儿八经的书,读时就应该屏蔽掉非专业读者“无关紧要”的想法,专注于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思想,至少读第一遍时是这样。至于这本书正不正经,看感觉,能接收什么程度的思想,看缘分。这么说,书友的想法不重要了?倒也不全是,书读完,看自己兴趣,选择看或不看。

打住,说书。

基于自己修为太低,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了解不多,所以不太敢评价这本书是好是坏。我只能说,就我个人看来,王小波先生光芒万丈。具体依据见以下书摘:

1.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

2.我也有个人的操守,从不逾矩,其依据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也是一种信念。

3.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

我把这三句话归为一个性质,或者说,一个方向,总结为:人各有志。

有句被说烂了的话:“有趣的皮囊万里挑一”。听上去和“诗和远方”一样,因为被滥用,显得一文不值甚至矫情中带点儿令人作呕的味道。在此,有必要申辩的是,“有趣”二字真的极为重要。但是,每个人对“有趣”的看法不同,有人认为,唱歌逛街泡吧有趣,有人觉得宅家看书看动漫有趣。

“道不同不相为谋”,没必要争辩或反驳,更没必要屈尊去迎合。找适合自己的圈子,实在找不着,一人成军,活得潇潇洒洒。“一人成军,潇潇洒洒”不是戏谑之言,要知道,我指的不是成群结队所相对的形单影只:大家都这么大了,生存需要,形单影只怎么混得好嘛。

4.罗素先生曾说,对伦理的问题无法做科学的辩护。我同意这个观点。举例来说,我认为,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乐趣,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这种乐趣。这个看法也在伦理的论域之内。所以,我举不出科学上的理由来说明自己是对的。假如有人说不思维才快乐,我只有摇头,却无话可说。

书中频繁提到罗素,但我可以恬不知耻地说:我不知道罗素是谁,是干嘛的,而且直到此刻我也没有想要去查查他的欲望。理由很简单也很蛮横,在此借用作者由“郭鲁茅巴”所引发的一段看法:“据我所知,这四位先生的学问实在高深,中学生根本不该懂,不知道学问,死记些名字,有何必要?”

再说摘录的这句话。我对这句话中提到的“伦理问题”、“科学辩护”、“思维乐趣”都感兴趣,但兴趣不大,最吸引我的是“我只有摇头,却无话可说”。仔细想想,这几个字的杀伤力真的不容小觑,大有一种:你级别太低,我不屑与你多说的意味。

前面提到,不争辩不反驳,不屈尊不迎合,说白了内心戏就是“我只有摇头,却无话可说”。

5.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因为这是违背人类的天性的。

其实这句话,我愿意把它作为不善于安慰人的借口。我始终有一个应该是错误的认知:对一个真正伤心的人来说,他人的口头安慰都无济于事,大多数旁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当事人好好冷静冷静,自己说服自己不要伤心。

我只能通过反证法来证明以上作者观点及自己观点的错误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心理咨询师不是白考了?除此之外,我暂时还没找到或者说还不接受其他的辩论说法。

6.恶劣的文字给我的感受与此类似:假如我不识字,感觉可能会更好。

有段时间沉迷于读书和思考,但是被一些问题绕得头大,甚至可以说有点儿痛苦,但我忘了具体是读哪本书或是想什么问题造成的这个局面。

只记得当时的想法就是,只有两种极端的人才不会因为一知半解而痛苦:傻子和天才。像我们村儿二傻子,大字不识一个,整天活得比谁都开心。再看看那些科学家文学家物理学家各种家,人家有问题自然会攻破。就只剩下我这种,不求甚解读了点儿书,水平不足净给自己添堵。

但我不是天才,所以只能说“假如我不识字,感觉可能会更好”。当然,我识字,不至于是傻子。所以,我选择继续看书,继续给自己“添堵”。

7.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干什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积极和振奋。

8.我最关心“pee”是要干什么,在搞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之前,对“OK, Lets”中包含的强烈语气无动于衷。

因为摘录,所以不能传达作者关于这个问题的精彩论述,详情请在书中自行体会。

这两句话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尽管想要说明的道理类似于“三思而后行”。都在说“思”,不同的是,“三思而后行”对于“思”什么,并没做深入解释,我的理解是“思”该不该“行”。而这两句话侧重点则在于“思”值不值得“行”,尤其是,“思”值不值得积极和振奋地去“行”。

事实就是这样,如果真的明白将要干的是什么,并且认定将要干的值得积极振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发生的几率就会很小了。那不明白、没认定又怎么说?只能代表它不重要,既然不重要,得过且过呗,精力又不是无限的。

9.倘若生活中存在着完全不能解释的事,那很可能是因为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实,而不知道的原因却是我们并不真正想知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就是,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你想知道、想做到的,没有不能知道、不能做到的。问题在于你自己,是否没有做好接受真实的准备,所以宁愿自责无能,也不愿意面对近在咫尺的现实。

以偏慨全自然是不好的,书中所提到的思想也绝不是以上摘录就能随随便便概括的。我只是以以上摘录向自己证明,王小波先生光芒万丈:因为理性,因为冷静,因为其他我所不具备的品格。

再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