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

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作者:古典

本书汇集诸多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的大咖的经验,从个人学习、自我管理、习惯养成、技能管理、思维方式等方面,为职场新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职场的竞争力,打开职场的精进之门,获得快速的提升。

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读后感

断断续续看了5、6个小时,算是把这本书走了个过场。

书中干货很多,觉得不梳理出来,算是白浪费时间了。

那些喜欢“晒读书”的人,可能都特别容易走入这个误区:“以为读过就是全部吸收了,用读书数量标榜自己的学识。”

其实,肚子里有没有墨水,和读书量无关,和读书之后的深度思考(独立思考)有关。

写篇书评将书中的要点整理出来,自己巩固,也方便别人。

古典老师对于成功的定义,我非常喜欢:

“用持续有成就感的方式过一生”。

之前对于“成功”,我最喜欢的定义是:“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古典老师的新定义,更准确,更能表达很多人对于成功的想法。

开头提到,这本书干货满满。

到底有啥干货呢?

往下看:

一个人牛不牛,其实并不是看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取决于他能应用多少知识。有些所谓的事事通,其实他的知识也就是百度搜两次的量,这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

互联网搜索时代,动动手指就能知道你想知道的一切。

但是,知道再多,不会应用,也是无用。

成长其实永远没有舒适区。所谓的精进,就是一个持续的、快乐的、保持不适的过程——成长过程是那么不适,但是结果又是那么愉快。

这应该就是白岩松所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原则体系,会极大地帮你减少“选择困难症”,你也会过得更加痛快。

原来,核心价值观不是虚头巴脑的玩意儿。

假如,假如这两个选项,过了两三年以后,你分别都后悔了,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

用“有效提问”找到心中真实的声音。

假如,你不想让那个特别后悔的后果发生,面对当下这两个选项,你会做点什么?

提问跟着提问,越问越给人启发。

假如现在死去,我后悔还没做的事情有哪些?

值得我们每个人花些时间,用心思考的问题。

1.问自己——假如现在死去,我后悔还没做的事情有哪些?未知死焉知生,此生未完成。2.列出后悔事情清单。看得见,摸得着。3.用目标树对事情进行分解,直到可执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细分。4.执行并坚持。行动改变人生,坚持就是胜利。5.一手坚持做不做会有大遗憾的事,一手随时抓取不做会有小遗憾的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你是否愿意在某件事上花费时间,是否能找到沉浸感,是否能够持续投入,这三个指标可以帮你发现,你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他居然因为一次投球崴了脚,就在那里躺了一整个赛季。

这段话,给我的冲击力非常大。

高考失败没什么,任何一次失败也都没什么。人生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只要你愿意,好戏还在后头呢。

在这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崛起的人靠的都是这三个能力:在某个专业领域的专注力;热点、痛点和经典结合的搜索力;重新架构的链接能力。“721法则”——花70%的时间练,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10%的时间自己去学习。

还有超级多的干货,我快下地铁了,就不罗列了。

等着大家自己去“取”着用吧。

这本书改变了我很多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很多以前被我奉为真理的条条框框,被一瞬间打破,然后重构。

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勇气、包容和独立思考。

我不再固执地将工作和生活分得明明白白。

也不再觉得梦想是下班后的产物。

在下班时培养梦想,在工作中练习梦想——这会让技能发展更快。

之前是有多傻,重视下班后的4小时,却不在意上班时的8小时?!

看待薪资的角度也有了改变,月薪、年薪都是“伪薪资”。

真正能够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是“时薪”。

之前我在抖音发了男朋友(程序猿)晚上看书学习的视频,评论区有人说:“真羡慕,还能学习,每天加班到半夜的我,不敢想。”

作为一个加班常态化的职业,程序员们的月薪普遍高于大多数工种。

但是,算算时薪,那些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也没怎么休息的程序员们,其实,赚得都是辛苦钱。

这样一算,真没赚多少钱。

没有休息,没有娱乐,没有健康,熬着最深的夜,敲着永无止境的代码,改着不会消失的Bug,用生命换一场猝死,真的值得吗?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而不是,速溶咖啡、手磨咖啡一杯接一杯地不离手,到头来,还是困的要死。

996,ICU,用命工作的他们,却没能拯救自己的命运。

最近,一个学前端开发的小哥,调侃自己找工作时,让面试官相信自己的理由:“我说我有三年工作经验,面试官要是不信,我就撩起头发,给他看看我的发际线,到底够几年工作经验?!”

这年头,发际线不仅是重点保护对象,也是程序员们证明自己能力的“有利工具”。

多说一句,那些“中年地中海”,要不剪个光头吧。

毕竟“聪明绝顶”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