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世界名家中短篇小说丛书,用宝贵的时间阅读最有价值的作品,在文字中体味文学世界里的人生百态,做有深度、有广度、有品位的阅读者。本书收录有《墙上的斑点》《雨》《乞力马扎罗的雪》《另外的两个人》《死者》《起风了》六篇小说。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本书收录有《墙上的斑点》《雨》《乞力马扎罗的雪》《另外的两个人》《死者》《起风了》六篇小说。
《墙上的斑点》
以前读书太少,以至于现在第一次领略伍尔夫的意识流,真是惭愧。书中意识的自由流动,天马行空但又有迹可循。这种遐想的感觉让人觉得思想自由,读的过程感觉作者就像挥舞着魔法棒的美少女;但意识飘回来的时候又好像有点空空如也。读她的文字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了一番~是思想和灵魂的双重享受[微风]悄悄说一句,墙上的斑点是一只蜗牛噢
《雨》
一场雨,带走了一个人
该小说以一个南太平洋小岛上难熬的雨季为背景,主要描述了一个传教士和一个妓女之间的冲突。传教士认为妓女犯了原罪,认为她应该净化心灵改过自新。但是传教士的拯救无果,只能坚决要求总督将妓女遣送回美国。妓女在经过很多番抗争后终于选择向传教士忏悔,然而却在遣送临行前的前一个晚上,传教士自杀了......次日妓女再次开张营业了。这结局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关于传教士选择自杀的原因原文并没有展开,结尾处留白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关于死者自杀讨论得最多的的观点是传教士自己也犯了原罪,在最后一晚与妓女发生了关系,当认识到了自己的虚伪而无颜面对他人而选择自杀。
但如果仅仅只是虚伪未免过于简单了,最后一晚牧师与妓女究竟有没有发生关系并不重要的,从妓女愿意向牧师忏悔而接受牧师的祷告那天来看,牧师不分昼夜地来到妓女的房间工作,在我看来,传教士那时候可能已经精神出轨了,每天的祈祷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他也许无法接受的是他改变不了别人但却被改变了的事实。
《乞力马扎罗的雪》
历尽沧桑的哈里同妻子海伦来到非洲调养,因为伤口不幸感染了坏疽,他脾气暴躁,对妻子呼来喝去,可是海伦依旧无怨无悔地守在他身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哈里望着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想起了往事……
哈里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叔叔比尔鼓励他坚持下去,真正的作家就像狩猎一样,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需要足够的毅力与耐力,要用真理昭示世人。
哈里同他深爱的姑娘辛西娅结婚后在巴黎定居,辛西娅渴望过安稳的生活,但是哈里却认为作家要四处行走,多见多想,不能给辛西娅安定的生活。辛西娅就算怀孕了都不敢告诉哈里,但是等她流产后。哈里却毫不留情地责怪她,她最终黯然离开。
之后,哈里又结识了一名上流社会的女伯爵丽莎,他跟着丽莎出入上流社会,迷失了自我。叔叔比尔用谜语作为遗产,希望哈里能够重拾自我,但是哈里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哈里过了一段混沌的生活。后来遇见一位同辛西娅长相非常相似的女人海伦,这个女人后来成了他的第四任妻子。虽然海伦心中清楚自己不过是另一个人的影子,但是她依旧深爱着哈里,并且跟随哈里到非洲去寻找自我。哈里这时身受重伤,不过,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山脚下。他重新找回自己,并且同海伦一起开始了新生活。
这一篇小说也有一点意识流的感觉。海明威用代表现实的罗马体写哈里的意识终结,正是要说明,哈里从各种回忆的死亡事件中,真正走向了死亡。
《另外的两个人》
两人新婚后在他家住的第一个夜晚,韦森先生为此兴奋不已,他甚至对自己内心的这种骚动感到了一丝惊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他的新婚妻子爱丽丝优雅有活力,高贵温柔充满魅力…他们爱意满满,但随着爱丽丝两个前夫的出现,一切美好的感觉也随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说的苦涩和尴尬
全文作用反讽的手法,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通过韦森的视角娓娓道来。细腻的语言好像一把尖刀划开了纽约上流社会虚伪道德观的面具。爱丽丝认为她的第三任婚姻是她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韦森对待舆论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可见作者通过对韦森的心理描写,讽刺和挖苦了上层社会的虚伪道德观
《死者》
感觉这一篇小说故事性不强,故事线太长了,我看得有点了无生趣,十几天前看的,现在剧情也七七八八有点忘了
小说开场是在一个宴会上。作者写宴会时,是写群像。而宴会后,则着重写了一对夫妻。但这对夫妻只是芸芸众生的代表,是他们还是别人其实无关紧要。
宴会上,对话可以隐约反映出当时这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他们谈到政治、宗教、艺术、文化、种族歧视、观念传承等等,每一个话题都有一个广阔深远的领域作为支撑,但谈来都是浅尝辄止,因为这只是一场亲朋好友之间的聚会。重点在于大家今天晚上在这里一起吃得开心、玩得开心。即使某些话语不禁流露出一些人的真情实感,但仅仅通过只言片语无法传递,大家点点头也就一笑而过了。这就是社交,占据人类大部分时间的生活就是如此。
然而,宴会后,或者说就在宴会上,人的内心深处埋藏的思想和情感时刻存在,不容忽略。即使我们可以为了礼节而克制一时,到了夜深人静,它们就如同野兽一般冲撞出来,甚至令人感到恐惧。而这种思想和情感是极其私人化的东西,它被单独埋葬起来,轻易不会显露,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才是真正的自我。人会感到孤独,恰恰是因为这一部分自我几乎不可能得到来自另一个人的完全的呼应。这在小说的结尾处显露无遗。夫妻俩人内心的错位导致强烈的陌生感。加布里埃尔不禁感叹人世无常和个体能力之弱小。
《起风了》
起风了,好好活下去。
《起风了》是日本昭和初期感觉派作家堀辰雄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描写男主人公陪伴未婚妻节子在山中疗养,二人共同在疾病中寻觅生的幸福而又不得不面对死亡,描绘了二人对幸福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对自我的反思和对爱情的忠贞。整个作品有一种铭心刻骨的悲怆凄婉气氛,很治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