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她的魔性?是什么样的幻影,操纵着他的灵魂?地震之后,宛如人间炼狱的断壁残垣中,水原雅也借机杀了舅舅,却被一神秘女子当场目击,她答应为水原终生保守秘密。他们相偕前往东京,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从此再无一丝太阳的无边幻夜:凡是接近过她的人,都遭逢厄运;凡是触碰过她过去的人,都不知所踪……《幻夜》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多线演进、暗藏伏笔、丝丝入扣的写实技巧在本书中愈加纯熟,以笔为刀,直刺人性最深处的无边之恶,将人为活下去而不择手段的绝望,书写得血流成河……正如评者所言:“《幻夜》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绝望之书’。”
幻夜 读后感幻夜
东野圭吾
◆ 第1章
>> 注视着父亲潦倒的背影,“干脆死掉算了”的想法从雅也心中掠过。他知道父亲入了寿险。因此,看到父亲上吊身亡时,他最真实的想法是“这下总算解决问题了”。
◆ 第2章
>>非理智的、近似本能的东西在驱使雅也行动。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旁边的瓦砾,向舅舅的脑袋砸去,心中了无惧意。俊郎哼都没哼一声,就闭上了眼睛,额头裂开了大口子。
(这不是雅也一个人的错,经济的衰败,所谓“亲戚好友”的看似关心实则捅刀,亲人的相继离世,没有希望的未来。你不仁我不义,是人性的丑陋,还是黑暗社会的产物)
>>为什么会那样做呢?虽然怨恨舅舅,却从未想过要杀他。
见他被压在瓦砾下,本以为他死了。看到上衣里露出的茶色信封,以为借款的事可以一笔勾销。其实当时脑子里只想过这些。然而,他睁开了眼睛。舅舅没有死!意识到这一点时,雅也的脑子一下子乱了,紧接着便是恐慌,想都没想就抓起瓦片砸了下去。
(劫后余生的反思。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恶魔,没有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区别在于能不能控制住那一瞬间的欲望与恶念罢了。)
◆ 第3章
>>父亲死得确实突然,但她并不认为是突如其来的悲剧,说实话,倒感觉轻松了不少。当知道发生地震时,她马上惦记父亲的安危,是因为心中暗暗期待:他被砸死就好了。
佐贵子不喜欢父亲。他爱撒酒疯,对工作也不认真,还经常和母亲争吵。佐贵子的母亲性格刚强,做事多少挣了点钱后,便开始露骨地责骂丈夫。俊郎有一次动手打了她,两人就为此事后来竟发展到了离婚,或许他们早已厌烦彼此了。
(不能说人性凉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又是谁的选择,谁的错呢)
>>佐贵子不想和任何一方一起生活。她那时已经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信二,开始半同居的生活,不愁住的地方。很明显,母亲希望能得到女儿的照顾,但佐贵子故意视而不见。她认为和那样的父母有牵扯,肯定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好处。即便如此,母亲依然会趁信二不在时来家里,每次必定向她要钱,而且会说一大堆父亲的坏话。父亲倒不索要零花钱,但显而易见,他企图靠佐贵子养老。信二在奈良经营酒吧,佐贵子也在店里帮忙。父亲以为女儿很富裕。
(想起琅琊榜里的一句话“父不识子,子不识父”,当血脉亲情变成算计,变成不想背负的重担,什么都是假的)
◆ 第17章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黑夜中的道路上前行。即便四周如白昼一样明亮,也只是不真实的白昼。对此我们早已认命。”
◆ 第35章
>> 他想,这种地方才属于自己。没有特别大的野心,为了每天那小小的幸福而流汗工作,用一杯啤酒冲走一天的疲劳——这样的生活才适合自己。这衣服算什么?这种东西不是我的衣服。又不是小孩子过节,这种花哨衣服要穿到什么时候——雅也脱下上衣,揉成一团,放在旁边的椅子上。
◆ 第42章
>>从华屋出来后,雅也走在中央大道上,努力想让混乱的心情平静下来,四周的景象根本没有进入他的眼睛。
◆ 第43章
>美冬,你让我杀了曾我!你以为自己没有动手吗?不,你也杀了人!你杀了我!杀了我的灵魂!
◆ 第45章
>>在东京这个地方,不论是有人消失,还是有人死亡,都没人在意。
◆ 第51章
>> “没有。这么美好的夜晚还是第一次看到,简直像幻夜一般。”说着,她露出娇媚的笑容。
都说《幻夜》就是《白夜行》的姊妹篇果然没错,或许假美冬就是雪穗。但无论如何,真搞不懂为什么跟《白夜行》的结局一样,坏人总能逃脱?只是心疼书中那些莫名枉死的好人,心疼本可以获得幸福却一直被利用一步错步步错的雅也,心疼那些本该幸福却又得不到的女人...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黑夜中的道路上前行。即便四周如白昼一样明亮,也只是不真实的白昼。对此我们早已认命。”
想起寒假看过的电影《妖猫传》,那所谓的无上秘法,所谓的不痛苦的秘诀。那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历史是“心”的传递,故事是假的,名称是假的,却还有一点情是真的,这就够了。《幻夜》中所描述的日本社会,纵使当时处于泡沫经济,人人自危,人的自私和残酷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可我仍相信雅也的父亲仍存在着对孩子的爱意,他死了,为雅也留下了一大笔保险金,不仅还清债务,而且还剩下一大笔可供雅也营生的钱;有子和濑江对雅也感情也是真挚的;曾我一直想把照片拿给美冬,因为他认为美冬的一切都在那场地震中失去了,那么这一张全家福,对她肯定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生活的真相或许很残酷,你无法面对,却也无法逃避,但是那一份残酷也存在着美好,那或许是一份真挚的感情,一个暖心的举动。人们太执着追求无杂质的美好,可是哪会存在无杂质的美好呢?只愿我们坚守心中那份美好,无论何时何地绝不丢弃,我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