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2500字

读后感

阿Q正传

作者:鲁迅

阿Q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可是不论怎样受人侮辱、遭到厄运,他都能找到自我安慰,以致在精神上取胜。后来被县老爷当做革命党抓起来杀头,做了可悲的牺牲品。这部连环画按鲁迅小说原文节录分幅,一文一图。这次再版,因篇幅所限,将第一版的原文作了删减。

阿Q正传读后感

“阿Q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学者概括为: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

简而概括,就是屌丝意淫的一种方式。

阿Q精神

一、欺软怕硬

阿Q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他有小心思,打之前必定挑选对手,能打的过的,就直接打,能骂的过的,就开口骂。比如他跟大胡子,打输了,君子动口不动手。他跟小D,瘦小可欺,又骂又打。他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对假洋鬼子,缩起脖子,等着挨揍。

二、自尊上瘾

阿Q本身是个极为卑微的人物,但他却压根不将未庄人放在眼里,整天哼着小调,总以为自己以后会很牛逼。

三、屌丝意淫

这点,从那句经典的:吴妈,我想和你困觉。就可以看出来了。

而且后来阿Q意淫自己是革命者,当时就是在想革命可以挑女人,还嫌这个嘴小,那个泼皮,这个脚大。

四、脸皮厚,略微无赖

这点贯穿到头尾,恬不知耻,钻营取巧,多变,他跑到尼姑庵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他还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

五、投机取巧

这点,从他本来痛恨革命,到看到革命那么厉害,开始想方设法加入革命就可以看出来。

“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是为了钱,为了女人,为了自己。所以,当他的革命要求被假洋鬼子拒绝时,便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典型的小人物心理。

六、自欺欺人

这就是阿Q的精髓,精神胜利法了。

当他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心满意足。

七、奴性根深

这点从阿Q的行事就可以看出来,也算欺软怕硬的一部分,算是延伸,但更病态,比如看见官老爷就害怕,看到长衫的人就下跪。

这样一条条数下来,你就会发现阿Q其实是很矛盾的,他欺软怕硬,又有奴性,自尊上瘾,又自甘轻贱。但正是这种矛盾,反而塑造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原形。

七大特点,总有一个适合你。

————————————

然后再来谈谈现实

小说里反应了很多,不只是阿Q身上,还有那些衬托阿Q精神的人身上。

1、被看似比自己强的人欺负,还能忍受。但如果被看似比自己弱的人欺负,就感觉屈辱。

2、助长歪风,看到别人栽了,落井下石,看到别人顺遂了,去拍马屁。欺软怕硬。

3、或者得意洋洋,或者垂头丧气,在大风大浪之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4、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别人来说的生死大事,在你看来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5、一无所有的时候,如何失去都能苦中作乐,因为自己既然已经跌到谷底,就不必在乎再深点浅点,可突然某一天,走运了,成了富人,腰缠万贯,然后一转眼又没了,不淡定了。

最后总结

其实刚开始看到阿Q精神的时候,我想的是,如果真能欺骗自己,然后快乐的过一辈子,那也未尝不可。但再往后看,我发现这种精神其实是以牺牲很多东西得来的,就有些不耻,因为一个人无论决定活的多糟多好,那都是自己的事,但如果影响了别人,甚至还是负面的影响的话,就有些不要脸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