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故事 读后感2500字

读后感

灰故事

作者:阿乙

这本书收录了阿乙早期的小说三十篇,共分为六章。第一次出版在2008年,此次再版删去三篇,增添两篇。 阿乙:“我在这本书里展现了太多故事(而不是文学)、太多模仿的影子(包括对皮兰德娄、博尔赫斯、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小仲马、余华、莫言,甚至是一些电影的模仿)、太多自恋的东西、太多胡编乱造的激情,我犯够了初写作者会犯的毛病,像个傻鸟一样站在文学之外。但同时我也奠定了可能是一生的写作母题,包括对“上帝不要的人”的深刻同情、对“得不到”的宿命般的求证以及对人世的悲凉体验。” 2008年,亏得罗永浩的撺掇,才有了阿乙的这本中短篇集。 之后,阿乙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作品,并以每年递增的态势拿着各种文学奖项:《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 “未来大家”、《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台湾《联合文学》20位40岁以下华文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等等。 他说,写小说是一个“工种”,他以一种对待技术一样的苛刻,对待自己的文字和故事结构。 然而,回头面对这本“处女书”,他却生怕动了其中“天真的元气”。

灰故事 读后感

网友们对阿乙的最高评价就是:他可能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70后作家之一。冲这个评价,他的书就值得一看!

早年经朋友推荐,看了阿乙的《鸟看见我了》,对这个作家笔下的故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那种读完后神清气爽的感觉依然犹在,这本《灰故事》的评价远不及前者,但我可以用一句话来代替看完后带给我的感觉:

“当我在深夜里读这本书时,曾经两次被剧情惊艳到从床上跳起来,并为此而兴奋得睡不着觉。”

他的文字乖张阴郁,却很有力度,他善于描写小地方、小人物的生活,行文间充满意象,时不时会冒出一句有灵气的话。这世间,以小说写作见长的有两种人,一种拥有训练多年的精湛文笔,如同用砖砌墙,严丝合缝,找不到任何破绽;而另一种人,写作就像泼墨,潇洒地甩出一笔,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留白与想象。阿乙应该是属于后者的。

在这本《灰故事》里,收录了阿乙从2006年至2008年写就的短篇与中篇小说,这些故事有的拥有反转惊艳的剧情,有的平淡无奇却让人沉默思考,它们中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乡村的小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流俗,阿乙精湛的文字功底让故事充满画面感,读他的小说不用费力,就能享受到一场舒服的视觉体验。

此前写科幻短篇集时,有网友说我剧透得太多,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并不打算用过多的笔墨描写阿乙笔下的故事情节,我只挑选几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介绍一下这位作者的写作风格。

首先,当你翻开这本书时,必看的故事和唯一要看的故事就是《极端年月》,它几乎代表了阿乙写作的巅峰时代。这部本书最长篇幅的小说描写了一个情人节期间发生的爆炸案,故事的叙述主角是一个刚刚失恋的警察。小说以两条线索并行展开,一条是失恋的主角与女友的爱恨纠葛,另外一条是爆炸案的侦破过程,无论哪一条都值得一看。剧情发展到最后会有一个惊艳的反转,但最终的结局又归于平淡,它留足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又让人唏嘘。

另外一个让我惊艳的故事,叫《明朝和二十一世纪》,这个故事的主角设定很有趣,它的叙述者是一个明朝穷秀才笔下的二十一世纪青年。你可能会为我这句叙述而感到不解,实际上当我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时常陷入不知所云的境地,这位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拥有强烈的被害妄想症,他总是怀疑有人在他体内植入了遥控器之类的控制装置,直到后来,但他研究明史时才恍然发现,原来自己是另一个人笔下的人物,他永远活在他人书写的剧情之中。这种嵌套式的主角设定让人恍如在读一部科幻小说,而这篇故事最难写的反转部分恰恰在作者的层层叙述中行云流水地呈现了出来。

我曾说过,阿乙的文字是乖张的,他的笔下,意象多过于剧情本身的描写,你总能在他的只言片语中恍然窥到剧情的本质。比如在《极端年月》中,爆炸案凶手的同性恋倾向并不是呈现于直白的剧情描写中,更不是呈现在对话里,而是主角根据现有线索的想象之中,但这想象又是那么的真实,读来似真似幻。这种想象中的剧情也存在于他的其他小说中,比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部非常短的小说用非常长的篇幅描写了主角想象中的一个老伯含冤上访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想象戛然而止,现实回归,最终两者形成了微妙的联系,但当你读完后,却被他的想象所折服,忍不住将这些故事嵌套在现实的人物之中。

这是一部每读两三段,都能让你感到作者灵气爆棚的故事集,不经意间的某句话就能触碰到你敏感的神经,觉得再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恰如其分。比如在《三到十秒》中,作者描写到男女主角OOXX结束后写道,“一个月后,陈木回忆那个盈实的夜……便流下泪,便觉自己洋溢在负责的热情中。”再比如,在《黑夜》中,作者描写到成年后回到自己老家的小城镇,觉得曾经年少时宽阔无比的街道如今狭窄不堪时写道,“我少年时的宽阔消失了”,仅一句话,无声地道出了悲哀。

如果还想说什么,那么就是阿乙笔下视角反转的情节描写,很有意思,比如在《粮食问题》中描写到主角跟流氓打架,被打倒在地拎着耳朵提起来时写道,“然后他看到自己和树一样长高了,长直了。他的耳朵被雷刚拧住,他像一条死狗被提了起来”,阿乙不直接切入主题,描写耳朵被提起来的镜头,而是从主角的视角出发,先写自己看到了什么,而后引出所发生的动作。这种视角的反转还包括物体与人的变化,比如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含冤的老伯想要自杀时,作者写道,“敌敌畏看到他悲哀到极点时,叫他喝了它;菜刀看到他伤心到极点时,叫他照自己的咽喉来一下。他想死了,真想死了。”短短一句话,就使感情呼之欲出,还能让读者为之小惊艳一下。

关于阿乙的文笔,值得说的太多,尽管这本故事集中收录的作品良莠不齐,备受网友的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剖析讲来,亮点实在很多。无论你是想要读严肃文学,还是想看看剧情,都可以把他的书加入书单。

有人说,阿乙的写作很容易让自己撞到天花板,事实上,他的高度已经足够达到天花板了,就差打开一扇天窗。

公众号:壹本笔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