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随想录(全五册) 读后感初读此书前,朋友说其有点杂,但看后并不觉乱!
书中尽是80岁老人巴金先生的肺腑之言,他像一位老朋友,当然更是一位老人,对我们真诚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剖自己的心灵。他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回忆,对身边或国内国外的事情传达自己的思考,对未来既有憧憬又有忧虑,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伟大祖国的未来,我由衷的钦佩并将追求着老一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时代责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纵使在那动乱的时期,也如此的坚信国家。我在巴金先生身上以及其他即使受到迫害也相信国家的知识分子身上更看到了历史上那些知识分子的身影,出名的,不出名的,他们的主流都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这不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我深深的敬仰着我们中国人,更对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80年代的中国,确实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但更多的可能是封建主义的余孽慢慢抬头吧!封建主义的荼毒并没有被清理干净,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甚至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路上还会碰到层层阻碍,但是这个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巴金先生以及其他知识分子以及许多受到迫害的人所经历的那段暗无天日的过往,乃是我们部分国人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再起,它们确如巴金先生所说的一堆破烂货,但却对我们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一次“空前绝后”(一定会是“绝后”的)浩劫。当然21世纪的今天,改革开放40多年了的今天,我们现在不需要树起反封建的大旗,我们的主流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并且在建设伟大祖国的路上一步一步的消灭封建主义,而封建主义也只能是苟延残喘了。尽管80年代到现在,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历历可见,但我知道,国家也在努力,人民也在努力,一代又一代的有个性的青年在反对它,在批评它,我也相信,有个性有思考的青年正在努力!因为祖国的未来始终还是要落在年轻一代人身上,我们算是受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最小的一代吧,并且一代比一代小。
再谈婚恋,这也是巴金先生多次提到的,他反对包办婚姻,希望年轻人追求自由恋爱。我不得不想起,建国初期,50年代那段时期,工农群众受到重视,劳动人民真正有了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感,他们满腔热血勤劳勇敢的建设我们刚建立起来的伟大祖国,社会氛围也追求着自由恋爱,没有那么多封建主义的条条框框,他们是幸福的一代。80年代后,金钱俨然成了主流,包办婚姻可以说是再度抬头,至今虽不是主流,但是仔细看看周围,自由恋爱易夭折,包办婚姻或者高额彩礼甚嚣尘上,可能八九十年代挺看重金钱,如今看重金钱又看重门第家世。社会风气着实令人堪忧!而这样的社会环境不仅年轻人辛劳,背后的父母更是操心费神!不过我也能理解吧!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发展快,世界很大,人的需求很多,每个人都得生存,就务必占取更多的物质利益的支配权,理所当然的就会导向金钱至上的道路!国家还是得继续努力,年轻人依旧的继续努力,发展强大才是硬道理!
另外一点就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这一论点的再度体验。巴金先生一直都居住在上海,这本书也是80年代慢慢写成的,当时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没出生吧!“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政府的宗旨,“为人民币服务”我以为是近十多年出现的以调侃一些机构的某些人,不料巴金先生在80年代就已经有说过了!巴金先生的外孙女小端端,她在学校碰到的那些事,如老师打探小学生关于他们家人的工作职务这些情况,小端端放学回家加班加点写家庭作业,其父母的指责之类的,我本以为这些也是近十多年才有的事,不料人家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有了!确实,早期发展起来的地方,各方面也先进,当然他们也承担着所带来的问题,只不过我这位内陆省份的人与他们的差距估计还在娘胎里就已经形成了!
最后,看了这么久的《随想录》,我感谢巴金先生,钦佩巴金先生,你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我无限敬仰,并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