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物》是一个关于爱、性格和成就的故事,它也将会是你读过的最幸福的故事。它不同于一般励志书所定义的表象化的成功——高智商高学历、一技之长、令人羡慕的工作、显赫的身份地位。作者立足于过去30年来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脑科学等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书中精心刻画了两个栩栩如生的角色,他们是一对美国的夫妻:丈夫哈罗德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妻子埃丽卡则是来自贫民区破碎家庭的中墨混血儿。故事追溯了他们美满成功的一生,从出生、成长、求学、创业、婚姻、进入政坛、退休,直至人生的终结。
社会动物读后感55/100 | 张一 | 2019/04/17
【社会动物】作者(美)戴维·布鲁克斯
2019年第55本书
这是一个披着“关于爱、性格和成就的故事”的外衣的心理学入门书籍。
(哈哈哈哈哈哈~忍不住笑,是因为终于不是人物传记类的书了[偷笑]——参加了【大路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2019年图书漂流】,之前读的几本全是人物传记[呲牙])
能够在书里清晰地感受到这本和许多西方心理学书籍的特征比较接近,特别感谢这类书籍作者给予的这种不动声色的滋养:
一开始的前言部分写一段挺令(普通)人振奋的话“这两位主人公并不是那种一生下来就出类拔萃的高智商天才。他们的确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和智商测验之类的评估中获得过马马虎虎的成绩……长相还算顺眼……”
这类开场在过去阅读同类书籍的时候,多次安抚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普通人也可以成功,并能够清楚地体会到这种开始同时还拉近了我(阅读者)和作者要讲述的主人公之间的差距——主人公是同类(普通人)。
至此,必要的心理暗示——这正适合试图要分辨是否阅读本书的你——已经完成,可以愉快地读下去啦~[偷笑]
紧接着,作者在前言里说:“他们拥有经济学家所谓的“非认知性机能”,此类技能包括所有无法被轻易辨认和测量但却能让人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潜在特质。——一方面,他们拥有很好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另一种同样重要的能力——“街头聪明”。他们善于对人物、情境和观点做出解读——他们直觉就知道该怎么办……”
这本书接下来要讲述的其实也正是前言里所说的“本书所探讨的是更深层面的东西——内心领域所起到的作用:情感、直觉、偏见、盼望、遗传倾向性、个性特点和社会行为准则在潜意识领域中的影响。该领域的各种因素最终形成了人的个性,使“街头聪明”不断发展完善。”——“街头聪明”在这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潜意识”。
我喜欢下面这些句子
1.人类文明存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克制人们本能的欲望。
2.你的思维在不停地分类和解码。
3.笑是一种本能的社交方式。
4.每个孩子都设法坚持己见。
5.每个人都是自己思维的受害者。
6.学习计划
(1)读五本书
(2)培养一项专业技能
(3)写日记
(4)完成论文
(5)思维方式内化与运用
7.文化也是一种突发体系
8.学校对于行为习惯的强调
9.人类决策过程的3个步骤:
(1)感知到某种情况;
(2)用理性来判断这种或者那种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
(3)用意志力来执行我们的决定。
10.大学生活——通往成功的路径(思考:那么,选择大学的原则是什么呢?)
11.执行力和组织力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素质(补充:战略--策略之间的桥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2.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文化差异可以导致惊人的不平等。
13.以网络的形式思考问题,成为社交网络中的黏合剂。
14.内隐观念和既有模式组织了你的世界。
15.直觉和逻辑相伴而生,因为谦逊所以机智。这里的谦逊指的是“认知论的谦逊”。认知论的谦逊是指,知道我们究竟知道多少,能够知道的有多少。
16.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把社会生活放在第一位。
17.金钱不能解决不平等问题,因为金钱并不是这个问题的决定性根源。这个问题属于意识与潜意识发展的领域:一些孩子生活在鼓励个人技能发展的氛围中——关于他们未来梦想的书籍、讨论、阅读材料、提问和谈话——而另一些孩子却生活在混乱的氛围中。
今天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在生活态度方面,同样巨大的鸿沟也已经形成。
18.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容易信任他们周围的人,更容易坚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更愿意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处于这道分界线两侧的人需要的往往是同样的东西——都趋向于想在稳定的双亲家庭中生活;都趋向于想获得大学学位,让他们的子女能够超越他们,接受过更高层次教育的人只不过是拥有更多的情感资源,可以真正实现他们的这些梦想。
19.重塑人们内在思维模式的项目。
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对年轻人的关注。
这本书其实是讲了一个问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从对父母的依附到独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生发出一种隐秘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有我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应对世界的反应,这些东西会在我们人生的不同时期成长、成熟、维持和褪去以及最后消亡。
这片隐秘领域的一部分是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中生长出来的,另一部分是我们在和世界的互动中生长出来的。
最后的最后,说句很主观的话:
其实这本书和武志红系列很像,区别在于这本书通过对一对夫妻完整一生的描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武志红是堆砌一群人的一些碎片化的故事去论证写在书里的观点。
当然,还要抛开气质(本书属于阳光型,武志红系列属于阴晦型)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本书温情款款,武志红系列暴戾恣睢)。
推荐给心理学入门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