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2500字

读后感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作者:朱天心

多年后,你屡屡被一幅老相片闪电插入脑子里,那是大学时期被迫跟随喜好艺术电影的学长参加电影社时看过的电影及其剧照,照片中,一对优雅的老夫妇衣帽整齐的并肩立在平直的、古典风格的桥上凝望着。当时你惑于学长们各种电影分析语言,并未仔细好好看清二人脸上的神态,事实上,你对所有(管它经典大师电影里)的年长于自己的人,毫无兴趣,毫不关心。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

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看到他读朱天心的这本《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女性作家,情节又是讲述家庭、生活、爱情的,于是找来一读。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渴望再次得到丈夫全身心爱的中年妇女,儿女逐渐远离,丈夫与自己明明共同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却比路人还不交集目光。这段感情,作者这样形容,“没打算离婚只因彼此互为习惯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块化了的温吞好酒久洗不肯再回复原状的白T恤”,整本小说文笔很有一种古典的优雅,但原文里好几段比喻,在铺垫到位后就没有使用标点,读起来叫人觉得又好玩又好笑又不突兀。

女主中年生活有多少平淡,她对爱情的追逐就有多少强烈。她偷看丈夫年轻时候的日记,那时候丈夫正在猛烈的追求自己。丈夫的逐爱日记,开头就是泰戈尔《横渡集》的诗句:

——当市场收歌,他们就在黄昏中踏上归途,

我坐在路边观看你驾驶你的小船,

带上帆上的落日余晖横渡那黑水,

我看见你沉默的身影,站在舵边,

突然间我觉得你的眼神凝视着我;

我留下我的歌曲,呼喊你带我过渡。

满是诗情画意。读到这里的时候,不要说书里的妻子,我也沉浸在语言的诗意里、落日的余晖里了。丈夫一整本的暗恋日记,满是对曾经的少女求之不得的热情与苦恼,满满的青春的荷尔蒙——“得不XXX,我不管自己是否是一个没有感情活下去的人,我也将把自己感情的生命结束” “XXX,我会等你的……”实在像极了每一段青春里的故事,用作者的话说,“才看一页,就知道这将是未来岁月的所有支撑。”

这位妻子一面沉浸在如今丈夫往日少年时对自己的深爱的回忆中,一面对着现实,发觉曾经的少年已经不知不觉被岁月替换,这发觉源自太平常的平常——丈夫的车位被人停了,回家之后一张板着的脸。这边是读完日记后心底对少年满满的爱意渴望在回家的丈夫身上得到检验,那边是中年丈夫的一张臭脸满嘴抱怨,而仅是为了一个车位。别了,落日的余晖,别了,她的少年。

推动故事发展的是妻子对电影中一个镜头的向往——黄昏时分,一对优雅的老夫妇站在一座古典风格的桥上——这情节也很符合小说优雅古典的调子。正向老年迈进的女主,很想知道这对夫妇在桥上究竟是怎样的心境。于是与丈夫共同约会前往感受。当女主挤进人群,站在桥上,她终于感受到了镜头里的意义,最后发出“吃不动了、走不动了、做不动了的喟叹” 。

现实终不太美丽,作者在下一章继续写了另一个版本。整本小说穿插了对生命、男女、子女、朋友关系的许多想法……

小说里总有一种碰撞,如优雅的诗意与刁钻的角度,迫切的求爱之心与求之难得的摇摆。这一股狡黠,让人在沉浸之时忍不住一笑。作者把自己对待生活的许多看法,通过特别不同的角度,用一种古典又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后来看采访,得知作者朱天心的父亲朱西宁也是一位大作家,在台湾文坛蜚声海内外,而他父亲最喜欢的作家正是张爱玲。读的时候,感觉作者的狡黠也颇有张爱玲式的聪明,但温和许多。

比如她写女性对珠宝的渴求,珠光宝气不为吸引人,而是躲避人,不为炫耀,而是转移焦点——“戴耳环,是以免他人目光滞留在不远处鱼尾纹的眼睛和缺乏水分、胶原蛋白的靥颊;戴项链,是为了遮掩那深如地峡的颈纹;戴戒指,愈闪愈好,猜不发觉手爪已经肿如小热狗或瘦如枯叶脉”。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分析,幽默又刁钻。

写中年步入晚年的危机,角度也很不同。她写自己这一代人喜欢的、困惑的、享乐的、受苦的,下一代人是不曾得知的。当自己不再有了解现世的欲望,其实是在为离开这世界默默准备了——从态度上为死亡做准备。

其中最为幽默的一段,是从进化论的角度去探索男女之间的不同。把生活中女人对各类名牌的追逐,比对智人采集狩猎时期的鸡圈、浆果、蜘蛛蛋——琐碎的日常。远古的男人呢,不去狩猎待在洞穴里聊什么?打猎的快乐以及打不猎的遗憾。这是站在女性视角去看待男女属性,读起来非常有趣。

轻松又惊讶,有趣又无奈,看别人,又像看自己……难得的遇见。

两天在公车上看完这本书。晚上再找到朱天心的妹妹朱天文整编记录侯孝贤的书,又得知朱天文也是大名鼎鼎的编剧,又勾起对侯孝贤电影的兴趣。以前从不得知,而《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似乎给我开了一扇门,射进了许多道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