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明白苦难的意义。而只有极少的人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如何明白苦难的意义,答案是苦难本身。
119104,当人不再因生存而平等,一串数字就可以这么可怕。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徒:
恐慌的第一阶段:
经常遭受痛苦感情的折磨,已不再惧怕死亡
第二阶段:
不再躲避这一切 表现相当冷漠的阶段。在这期间,他的情感进入一种死亡状态,看到什么都会呆呆站着不动,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打动他。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这种外壳才能真正的的保护自己。
第三阶段:
幻灭感
解放后犯人的心理学。人性的善恶交织,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我们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启示:
1.
中年男人对于妻子的情感,到底是爱,还是在绝望中给自己的一丝安慰和幻想,想要的是妻子还是曾经给予你幸福的时光,妻子,仅仅成了一个代表?
说到底都是各自生活的无意义。
又思: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心中的万分悲情与柔情都要从心中迸发出来。生活没得选,对于生活的态度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钱钟书先生的“格物致知”,践行了一辈子,钱瑗也做到了,这就是一种态度。
2.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只要有可能,你就应该告诉病人为什么要活下去,一个目标就足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内在力量。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对此,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
又思:关于心理治疗,曾跟微读书友的小小交流让我思考,抑郁症究竟能不能也采用这种方式,让其了解活着的理由和生命的意义,对此有所争议,究其根本是我了解不够多。
3.
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让每个人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也就使他有可能完成其创造性的作品,享受到人类之爱。一旦他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存在是“为了什么”,也就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
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所遭受的难以挽回的损失是什么?我推测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损失很少。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职业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获得或者恢复原状。无论如何,我们的骨头架子都还没散掉。不管我们经受过多大的苦难,将来那都是一笔财富。引用了尼采的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这适用于每一个人类吗?
4.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要意识到,不论发生什么,你仍有自由去选择如何应对苦难,把这不仅看作一个选择,而且是“担当自己生活重负”的责任。
5.个人生活
毕业之后,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一个人要管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到底能有多难?
我问自己,问题很简单啊,最重要的是我要喜欢我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首先工作,它可以保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闲时间看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不要去交太多的朋友,留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这一生,活的纯粹一点,努力去爱,书籍,诗歌,音乐,电影,便是我真真切切想要的。
而看着周围人的生活,迷茫了。不禁想问:过好自己的生活有这么难吗?绝大部分人长期处于焦虑之中,每天的时间被各种无意义的事情消耗掉,大家都是成年人,有时候就不看看、想想自己是在做什么吗?
一点点思考人生的时间都不留给自己吗?
你自己,到底想要一个怎么样的人生?
现在的你,做到了吗?
暂且不说生活,但生活的态度要你自己选择。活出生命的意义,太多人找不到为自己存在的意义。
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