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2500字

读后感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哈珀·李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一个静谧的小镇,几桩离奇的疑案彻底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的真凶,怪人的谜底,传言背后的真相……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

知更鸟,只歌唱而没有任何害处的鸟。杀死一只知更鸟是没有道德的,因为它没有做过坏事。书名处处都在点题,最后的阿瑟是否有罪,尤厄尔是怎么死的的争论恰恰是这个书名的最好升华。第二遍看这本书。之前看的那次也忘了是在哪里看的,应该还在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悬疑,是个非常精彩的悬疑故事,怪人阿瑟贯穿始终,从传言,到戏弄,到救人。之前听说一个好的故事分为这么几个部分。首先评价比较低,比如贫穷,懒惰等等,在这里是被人们所误解,被小孩捉弄,被全县的人议论而导致终日不能见阳光。然后是有个小的起伏,比如赚到了第一笔工资。在这里是开始给斯库特他们送小礼物。然后狠狠地下跌,阿瑟的父亲发现了,把树洞用水泥给封住了。最后再在某个点得到人性的升华。救人。在斯库特他们被尤厄尔追杀的时候,挺身而出,但误杀了尤厄尔。书的一开始描述斯库特的哥哥手是残疾,大拇指水平向下,其余四指平行于地面的时候,给人一种错觉,让人觉得这是阿瑟导致的。而到了最后,来个大反转,其实是阿瑟救了他们。阿瑟这里是一条主线。另一条线是汤姆的案子。也是耐人寻味。汤姆是个黑人,朴实的黑人。但却被尤厄尔当成了替罪羊。因为他强奸了自己的女儿,而女儿竟然喜欢上了一个黑人。尤厄尔怒不可遏的想着将汤姆致为死地。更为悲情的是,在当时的那种大环境下,黑人之于白人,简直是地狱之于天堂。就像小说里面说的,在法庭上从来没有一桩案件是黑人胜诉而白人败诉。尽管事实显而易见,但陪审团的白人们仍然愿意清白的汤姆给投死。最后汤姆绝望而采取越狱,身中17颗枪子而死。汤姆还是个左手残疾。即便汤姆不是直接死于这群陪审员,那也是间接死于这种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上一次看的时候,只看到这种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顺带被种族歧视给激起了愤怒之感。但是这一次,除了以上所说,更多的是阿迪克斯家里的教育方式。千人千面,或许生了朵朵的我,比原来的我有了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教育孩子。阿迪克斯的整个家族,都在子女文明的教育上特别重视。每当斯科特说脏话,或者打人的时候,每一个阿迪克斯家族的人都会进行教导说那是不对的。读书更是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阿迪克斯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读书看报。斯科特穿着睡衣也会先看几页书再睡觉。哥哥看完的书,觉得妹妹也应该看看。甚至在阿迪克斯担心汤姆遇刺的晚上,他搬着小凳子,坐在汤姆的窗前,就着看守所房上的一个灯泡,在看报。读书的这种习惯,已经刻在了骨髓。爸爸能做到如此,孩子又怎么可能不去阅读呢?当有人说斯库特的爸爸是同情黑鬼的人的时候,虽然不懂含义,但光看表情和语调就能让人大打出手。但斯科特说,不要动手,要像个绅士一样的在他们面前走过去。事情总会明白。当家族的人总是说斯库特不像个淑女斥责阿迪克斯管教不严的时候,他会当面搪塞过去,私底下却不做任何评论。他是神枪手,却对子女没有半点透露,他们知道以后也没有任何改变。有一句话很经典,也是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有人说的“任何人都不应该恃才傲物的不是吗?”阿迪克斯义无反顾的接下汤姆这个棘手的案子。义无反顾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良知。他总是说,我是他们的父亲,如果我都不能做好一个人,那又怎么去教育他们呢?在兄妹两打架争吵的时候一定会听完两个人的说辞再去判断,而不是只听一面之词就发动怒火。正是因为阿迪克斯的教育方式以及为人的正直,他的子女都视他为朋友,什么都可以问,甚至女儿会问他,什么是强奸?他的温和,任何时候的温和让我想到教育里面的温和而坚定这个主要思想。他们说教育孩子,一定要坚定,但也一定要温和。一直找不准那个度,但是阿迪克斯做到了。阿迪克斯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三观,并且是友善,诚实,公正的三观。这让他的子女获益匪浅,小学的时候就能理解到人性的复杂,更加感受他人,更加理解他人(顺道还想起了阿迪克斯说“跟人聊天不要找自己喜欢的话题说个没完,要找他人感兴趣的话题。”)除了教育,这本书还侧面写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政治和实时的关注度很高。连三年级的小学生都有被布置作业来评论一个时事,从而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一个小孩子也能跟法律的制定者攀谈,从而使正义的这方转危为安。在我们这里,一个三十岁的人都不一定能够有这样的看法,因为我们基本都不关心,更不带看法。再比如邻里的友爱程度,真的就像个大家庭一般。看见了小孩子过来,就邀请他们吃蛋糕,而且会特意做好一份大人,三份小孩的。在街上有一条疯狗,卡波尼会把所有街道的家庭都通知到,警长会亲自上阵并击毙疯狗。还有着火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帮忙救火等等。这本书的价值太高了,高到我看第二遍还是有种囫囵吞枣的感觉,或许再过几年再看一遍会有新的体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