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大江东去

作者:张恨水

抗日战争期间,军人孙志坚上前线前托好友江洪护送其妻薛冰如去武汉。后南京陷落,志坚生死不明,冰如逐渐对江洪产生感情,欲与他结婚。江洪义重如山,婉言谢绝。

大江东去读后感

大江东去  逝去的都是水

初闻张恨水,是不久前一次回乡,闲逛安徽名人馆,才知安徽从古至今,的确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领袖有之,将帅有之,贤者有之,文人雅士更是不少,张恨水就是众多饱学之士中的一位,籍贯安庆市潜山县,典型的江南水乡,山多水多学问多,天柱山就是坐落该县,长江从其侧畔流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男的知书达礼,女的秀外慧中,令人爱慕于心,倾心相恋。但终归是,可爱之人总有可恨之处,其中一个叫油坝的地方,彻底的埋葬了我的初恋,一如书中的薛冰如,仿佛就是现实中的影子,令人纠结纠心纠情。书是一本好书,可能掺杂个人感情因素,要说留下的印象,我想我脑瓜里也进水了,除了江水就是恨水了。

书中内容直线铺陈,情节简明扼要,表达挚朴凝炼。就情节而言,三大部分,泾渭分明。第一部分,南京城即将沦陷,江洪受战友孙志坚所托,护送其妻薛冰如到汉口避难,没想到的是,薛冰如却对丈夫好友产生微妙感情。第二部分,日军攻破南京城进行大屠杀,孙志坚抗日失败,躲进寺庙化身和尚,用计逃离南京,侥幸留得一条性命。第三部分,薛冰如成功与孙志坚离婚,想嫁给江洪遭拒绝,江洪与孙志坚放弃爱情,携手奔赴新战场。故事从乘船开始到乘船结束,期间有聚合,也有离别,有美好,也有邪恶,有奋进,也有孤苦,有欢乐,也有悲伤,有大爱,也有小情,但还是敌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起起伏伏,潮起潮落,任凭大江滔滔东流去,终归一抔黄土一座坟,尘归尘,土归土,水还是那样的水。

        说说生命吧,岁月无常,生活似水。在物欲、权欲、色欲交织的当下,当我们身处花花世界,汲取了一身肮脏污秽之物,看到工兵营长孙志坚削发为僧,抗日斗志不减,沙河、沙明、佛林昔日帮会大佬,遁入空门沦落为破庙主持,仍然初心未失,竭力与日寇周旋救民之危难,功成既是大限之日,等闲视之,慷慨赴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生活本无色,岁月无常态,因为他们,拔出了生命的高度,使那段悲伤的岁月有了最为厚重的底色。

        说说爱情吧,人心无常,美德似水。女人的心六月的天,上海媳妇薛冰如我本不应迁怒与她,可偏偏出自我们徽人笔下,竟然还是安庆作家之手,只能是一念起万水千山皆有情,一念灭沧海桑田已无心。不应该薛冰如嫂子没有嫂子样,心下一横为蓝颜,不应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喜新厌旧觅新人。不可置否,他对孙志坚的爱是真的,对江洪的情也是不打折扣的,但她爱的自私,她不懂得,两个兄弟般的高尚男人,是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去劈腿,而背上受道德谴责枷锁的,所以注定薛冰如的结局是“眼前尽是茫茫江面”。

        说说善恶吧,变化无常,上善若水。这部书著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最早揭露南京大屠杀的著作,第二部分有相当长的篇幅,如实记录着当时的情景,读着令人惊悚,场景令人作呕,字字如血,咬牙切齿也难抑心中之痛。但历史已经过去70多年,南京也有大屠杀的纪念馆,时至今日,中日一衣带水,昨天的民族仇恨,我们不可以忘却,但可以宽恕,这是我们作为大国国民的情怀,也是成熟和理性的标志,不忘记历史,是为了明天不再重演,是为了壮实我们更加坚韧的肌肉,是丰盈我们内心那颗善良的心,一味的仇恨,只能是拿别人的恶行惩罚自己。

        说说志向吧,人生无常,行道如水。文章应时而生,小说亦是如此,人物构建更是打上特定的时代烙印,孙志坚和江洪无疑是作者宣扬的典型。孙志坚胸怀报国之志,在私情所殇与国难当头之时,毅然选择后者,江洪在友情所托和爱情突袭之时,毅然选择前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人生有今天没明天,他们都紧随大势,顺势而为,意气风发去行大丈夫之所行,担大丈夫之所担,去点缀人生的壮丽,于滔滔大江中博风斗浪。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