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1984 读后感这是我读的乌托邦三部曲之二。
如果说《美丽新世界》展示“美好”未来,那《1984》大概是定义历史并固化未来。
我选 美丽新世界如果让我在 美丽新世界 与 1984 的世界中选择,我可能更愿意选择 美丽新世界 的生活。
不像 1984 , 美丽新世界 还留有个别人拥有莎士比亚,拥有圣经,甚至还有原住民保护地。
即使没拥有这些东西的人也是从一开始就没有,不是被在拥有后被抢走。
简直是活生生把一个人撕碎再重组起来,人已经废了。
我明白为什么权利那么令人向往:它使一个人可以支配另一个人;使一个人可以任意妄为;使一个人可以改变过去,创造未来。
但真到了那个时代下,拥有这个权利的绝不会是你我。
兄弟会真的存在吗?如果书真的是内党成员写的,难道兄弟会就是党?
所以我还是选择一开始就不知情的好。
这样也不会有挖去大脑后,脑中的幻痛。
无知就是力量太多隐喻 太多预言
1984 像是一个正在被改造的世界。
无论是狂热崇拜,还是无穷无尽的战争,又或是分崩离析的人际关系。
要是强行联想,估计书中的每一点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
人们都喜欢读已经知道的东西。历史是真是假?你读到的是真是假?
只有控制者才知道。
真的很佩服作者对于控制思想的解释,从语言到历史,从科技到思想。
极有条理。
“我们是权力的传教士,”他说,“权力就是上帝。但是目前,权力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词而已。到了你了解权力的意义的时候了。首先你必须认识到权力是集体的。个人只有不再成为个人才能拥有权力。你知道党的那句口号:‘自由就是奴役。’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可以倒过来说?对于统一语言,简直像时光倒流一样,把上帝在巴别塔做过的事倒着做了一次。
这次党就是上帝,而去除那些语言,在他眼里也不会是磨灭一段历史一个民族那么严重,只是修剪枝丫罢了。
再痛,也只是历史的幻痛罢了。
这一切,应该不会在未来发生吧?
稳定 成为集体 成为永恒的时代一个人——一个自由的人——总会失败。这是必然的,因为人都会死,这是最大的失败。可是,如果他能完全彻底地臣服,如果他能摆脱个人的存在,如果他能融入党从而使自己成为党,那么他就会无所不能,永垂不朽。关于双重思想,几乎每个现代人应该都能做到。
简单讲就是:撒谎的同时忘记撒谎。
因为只有这样谎言才能成为现实。
人类诞生之前什么都没有,而人类灭绝后所有都讲不存在。这样人类就永恒了。
做双重思想一点儿也不难。多有趣,思维既活跃又死板。
人类现在是群居动物,不知道人类在未来是否还会是群居动物。
也许时代会失去人类,只有集体;也许时代会失去历史,只有现在。
奥伯良挥了挥手,不让他再说下去。“我们控制物质是因为我们控制思想。现实只存在于大脑中。”在 1984 ,这大概是时代的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