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中国文学史

作者:钱穆讲授 叶龙记录整理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

多年前买过钱穆的《国史大纲》,为学习繁体字抄过前言,至今也没看过前言后的内容。只记得钱穆在前言里说,一个国家的国民需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怀有温情与敬意。后来零星看过钱穆论述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在他的文字里,确实随处可见他的温情与敬意。这本书是钱穆学生叶龙记录钱穆50年代在香港新亚书院讲文学史的笔记,是一本有温度有性情有洞见的文学史。既是上课的笔记,当不得严格的学术作品,其中详略并不得到,而是跟着讲者喜好走。我爱的,恰是这份不得当。读这本书,我时常想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两者都是由学生听课笔记来的,都浸透了讲者独特的人格与眼界。所不同的是,钱穆是一个文学上的民族主义者,而木心是个世界主义者,是“绍兴希腊人”。钱穆大约没有读过太多西方文学。单以文学讲,两者见识不在一个层次。当然,不能以此苛责钱穆先生,他主要的身份是史学家。现择其中对我有吸引的部分记录如下:1.t钱穆认为《楚辞》是承接《诗经》而来,具体来说是承接《诗经》中的“二南”与《陈风》。因它们的地域接近南方楚国,且《诗经》整体上属于北方的笃实的文学,而“二南”与《陈风》是轻灵的南方文学。2.t楚辞中的地名问题。钱穆从字义上考据,证明屈原诗中的“湘江”与“洞庭”都不在湖南,而是在湖北汉水流域。由此说到《楚辞》承接《诗经》。这里还举了不少地名水名的本义。如“华山”,是说山如花一般有五瓣,“昆仑”是重叠之山,“霍山”的霍是指小山被大山所围;北方水叫河,洛等,因北方水声浊,南方水声清,所以叫江。3.t评说诸子散文。老子的态度是端着的,“他认为有的人不配与他讲。”庄子是玩世不恭。孔子如钟,“大扣大鸣,小扣小鸣,不扣不鸣”,这里钱穆有一个很好玩的比喻,说孔子是百货公司,货真而价实。墨子是硬要讲到别人明白为止,庄子说墨子是“强聒而不舍。”勉强比较,我觉得我有点像是墨子,一个观点如果给别人讲不明白,心里仿佛有个疙瘩,很不痛快。钱穆又以《老子》一书就结构而言比《论语》完备认为《老子》一书在《论语》之后。4.t关于文学中的道德意识。 钱穆认为《史记》的伟大就在将德意识熔铸在文学中,而西方人认为道德意识是不能加进文学中的。与之相反,木心认为《史记》的道德意识恰是司马迁的局限,司马迁不以道家观点而以儒家观点写史在木心看来是一个遗憾,当司马迁偶尔抛弃了儒家来写史,如《项羽本纪》,那是顶优秀的部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争论由来已久,我喜欢西方的说法。文学与道德,不是没有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很遥远的关系,在近处,他们应该打架才对。5.t文学的实用问题。钱穆认为“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高于“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由此评价屈原、杜甫比陶渊明、李白更高。我更倾心于木心所说的,人生和艺术要捏得拢,分得开,弄好了,都是人生,都是艺术,管他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呢。6.t认为曹丕高于曹植。“位尊减才,势窘益价。”7.t中国文学的独立与自觉,从魏晋始,屈原是一个例外。8.t由韩愈开始,散文才变成纯文学。说到韩愈的趣事,韩愈22岁去考进士,陆贽任考官,考题“不迁怒不贰过”,没有考上,第二年再去考,同样的考题同样的考官,韩愈写了同样的文章,这次却被击节赞赏。我有点怀疑,果真如此,那考官也太懒了,要是当时有本“五年科考,三年模拟”之类,后来的考生岂不是占了大便宜。9.t苏轼的趣事。苏与好友刘贡父聚餐,刘患风症,鼻梁几乎塌断,苏借着酒兴取消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10.t钱穆认为词以不带背景,不表露出词人的身份背景为妙。如在李煜词中,《虞美人》中“故国”二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中的“上苑”二字,流露出作者的身份背景,便不十分好了。这倒是很有意思的说法,我也更偏爱那些抛开了背景和身份的作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