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献给每一个永不妥协的青年! 国内画像必选译本,知名翻译家黄宜思全新修订内文606处。牛津大学出版社导读版(附牛津大学教授全面解析乔伊斯导读页)。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部小说”Top3。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被叶芝、伍尔夫、贝克特等大师盛赞的世纪经典。《尤利西斯》前传。生于都柏林的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从小就敏感、多思。童年时期懵懂无知,积极求学却遭遇痛打;少年时期冲动热情,却误入欲望的迷途;青年时期终于变得成熟理智,但最终主动选择流放异地。他说:“啊,生活!我准备第100万次去接触经验的现实。”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读后感

这很显然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在我眼里它也是一部杰作。半自传体小说类似回忆录的形式,用意识流的手法描述了斯蒂芬迪达勒斯的成长。书的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爱尔兰。那时的爱尔兰主流仍然是天主教会耶稣会。16世纪以来欧洲有三趟列车: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三列车都赶上了,就是大英帝国,都没赶上就是爱尔兰。爱尔兰这种情况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其实是非常普遍的,整个亚非拉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包括中国在内,半殖民地半封建。过去已经完全腐朽了,未来你又说了不算,这是这一类国家典型的现状。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本书的小男孩主人公,描述他的成长过程。本书共分五章:相对独立而整体和谐。第一章:用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人是被抛进世界的,一个孩子生来就在一个耶稣会集权的社会里,面对强权不知所措,文中一个细节是莫名其妙被一个神父用藤条鞭笞手心并强迫其跪下的过程,其实对于一个孩子被冤枉被羞辱对他的人格影响是极其大的,绝大多数孩子可能就隐忍了,因为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斯蒂芬把这件事告状告给了校长,即使他知道也许并不能达到他想要的结果,但是对他而言是一种自我完成。学校的孩子们知道了此事后将其视为英雄。象征了在一个强权的社会里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强权。第二章就描述第一章那种抵抗方式的全盘溃败,例如文中有一段是说他父亲和那几个神父吃饭,偶尔谈起来被打的那件事,并没有出现痛定思痛,悔过自新的内心,而是校长、打人的神父、他爸三个人哈哈一笑当成了一个饭桌上的笑话,随着他父亲的破产全部家具拍卖,离开都柏林,他的内心秩序也跟着幻灭了,人走向了另起一个方向,就是欲望,可能在他眼里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肉体的感官体验才是永恒的,最终以嫖娼结束。妓女吻着他,他歇斯底里哭泣。第三章又峰回路转,学校组织灵修,这一章描述了整个天主教的思想和玩法的全部过程,可谓天主教普及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最终使得主人公又抛弃了俗世红尘再次进入宗教,以对一个神父忏悔而终。第四章主要是对宗教的观念改变,他试图用他自己的最大力去变成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最终获得了一个神职的机会有机会也成为一名神父,但最终他放弃了,其实是两条路给你选,一条是妥妥的一眼望到底的死气沉沉的日子,一条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惊喜不断的道路,但很有可能走不到终点,那是一条海上一只奇怪美丽的海鸟的象征,其实就是自由与创造。他选择了后者。又是一个转变。第五章也是最后一章完全就是开挂了,和盘托出所有人对世界对自己对他人的感受,告诉我这样的一个事实,这个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无常的,任何对它的定义都是万千条定义之一,没有什么绝对真理,艺术家要做的就是跟从自己的心描绘出更多的世界的可能性。本书要说思想内涵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变形(transfigure)另一个是坠落或者堕落(falling)。我的理解很简单,变形就是主动跟自己的过去说再见,堕落就是把天平从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期待上转移到自己的内心。最后说一下主人公的名字:斯蒂芬迪达勒斯。斯蒂芬是基督教第一个殉道者,它象征着一个人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一条路宁肯牺牲自己。迪达勒斯是希腊神话一个巧匠,在克里特岛上为了逃离发明了一个用蜂蜡粘在身上的大翅膀,可这翅膀有个bug,扇得太猛离太阳太近蜂蜡会融化翅膀掉落整个人也会随之falling至海里淹死。迪达勒斯做好了翅膀带着儿子伊卡洛斯一起飞离了囚禁他们的克里特岛,可是儿子觉得好玩扇得太猛离太阳太近,融化了蜂蜡掉进了海水中淹死。迪达勒斯一个人逃离了出来。把这两个角色拼凑在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我脑中的印象就是海岛上一只青鸟孤独的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去。我个人是大爱乔伊斯的,他生活的年代其实是和希特勒斯大林那帮人一个年代的,可他的视角却是那样的不同和诡异。不仅描绘了爱尔兰的困境也是整个二十世纪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困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