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房子的话题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房产税、学区房、限购等话题,都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对于土地和房子,我们有着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执念。本书作者徐远是北京大学的老师,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做各种城市调研和企业研究,对于房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本书分为“房产配置, 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维勾勒房市轮廓”“对标国际发达城市, 拨开中国房价迷雾”“房价的经济学透视”“短问快答,解开买房的 共同疑惑”五篇内容,可以说主要涵盖了我们关于房子讨论的热门问题。有理论,有实战,有答疑,相信对于我们对房子这件事的理解和把握,会有比较好的帮助,帮助我们读懂房产的财富逻辑。
城里的房子:读懂中国房产财富的逻辑读后感#摩斯读书笔记##MOSS读书笔记#这是一本篇幅不长结构完整且易懂的讲述中国房产财富逻辑的书。房地产这个话题应该是天天日日被议论,各家观点纷纷扬扬,作者认为中国的房产逻辑非常简单:城市居民要改善住房,农民要进城,中小城市的的居民要往大城市迁移,还有买多套房的,(一线和二线核心)房子不会不涨。
中国房产有泡沫吗?
没有。
98年以来,我国房价遵循全球范围内房价上涨的一般规律,不是特例。以世界中心纽约为标杆,17年北京房价为纽约的1/2,日本房产泡沫时东京为纽约8倍,因此“贵”并不是“泡沫”。我国的的综合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城市化率的空间还相当大。政府调控的是房价增速并不是房价水平。
货币超发,通胀,土地供应不足,投机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吗?
17年以来M2的增速是大幅下降,降幅达40%,近几年货币超发的比率都是下降的;从00-06年,我国的CPI增长率为世界平均的2/3;土地可以加大供应,但“位置”没法加大供应,随着收入的增加,城市中心的地价还会涨。买过房的人大概都知道,选房子的三个重要要素分别是位置位置位置;如果房价是炒的,会有回调,但现在大多数房子是持续上涨。
买房两大原则
先上车原则:中国的经济就是一辆行进的列车,买不起豪华卧铺先买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稀缺原则:房子的价值,在于附近的资源学校医院商圈,如果买不了市中心,就买地铁沿线,交通便利可以替代城里的一部分便利。
改善住房不仅仅指改善居住条件,更是改善财务状况。现在如此昂贵的房子还能改善财务状况吗?房价持续缓慢上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和全球“资产荒”,房子作为安全资产还是会继续看涨。
如何安排首付和贷款?
少付首付,多用贷款,延长贷款期限,尽量多用公积金。这是最基本的加杠杆的操作,但我认为还是得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考虑和准备,中国经济狂奔了30年,今年大家都感到日子不好过,裁员新闻不绝于耳,如果没有额外收入,杠杆加的太猛,则是悲剧的开始。
在哪买房?挑选城市八大要素
房子的价值,就是城市的价值。GDP,人口流入,人均收入,土地供应,儿童数量增速(深圳00到16年学龄儿童增长超300%, 13年以来房价猛涨补涨),上市公司数量,财政收入,服务业占比。基本上中国一线和二线核心是比较满足这些因素的,也是中国比较好的资产。
国外买房只是看起来美好
同等规模城市的房子并不便宜,交易成本持有成本较高,投资收益率不高,国外的资金也在寻求资产。国外买房适合高净值人群,他们在国内已经有多套房子,国外买房是为了优化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租房比买房便宜吗?
大城市的房租每年都是以超过通胀的速度上涨的,大城市的“租房市场”是需求刚性+供给刚性,每年新涌入的人口对租房的需求很旺盛,而给定地段的房子就那么多。现在的高房价,是对未来房租增长的提前反映。
生育率低女性不背锅
在常规的解释生育率变量中,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受教育程度、服务业占比及人均收入都被认为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原因。但本书提到回归分析并不支持这些老生常谈,以上因素跟生育率并无明显相关。倒是房价收入比与综合生育率相关系数显著为负,“高房价约束”挤压养育资源,“住房面积约束”影响成长空间。
本书的其他内容包括对标世界其他发达城市,房产问题中包含的经济学理论及网友们提出的房产问题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