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作者:古典

这本书,你读的时候会充满兴趣,合卷之后会引发思考。特别对年轻人来说,本书中所阐释的观点和丰富的事例,我相信会在某一个点上触动心灵,甚至会改变你生命的轨迹。身心灵作家张德芬也非常喜欢这本书:难得有一位故事说得好听、用浅显易懂的叙述来教导我们正确生活心态的本土作家。全球教练机构三强、埃里克森国际学院院长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 (DR Marilyn Atkinson)这样评价这本书:古典理解人们是如何自我领导,如何建立强大的自我,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与能力,以及如何把他们转化为智慧与积极的行动。在书中,他将带给你那些让你真正拥有力量的文字,这力量让你走上梦想之途。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读后感

2018阅读计划第24本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写到:超稀饭这本书,完全与我现在的心里契合,只是不知道看完之后自己能不能改变。关键靠自己,希望能早日觉悟。

如今书籍已读完,心境也与以往不同,但要说醒悟还差得远。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列出了八月的书单,读完所有有些困难,但是这一举动让我认清了还有好多优秀的作品我还没去看,还有好多发人深省的话语我还没体会,还有好多跨越时空的共鸣我还不知道,从书中寻找答案,或许是我这个闭塞、愚钝、内敛之人所能找到的捷径了。有时我想,如果不读书,我的一生不可能得到安慰,因为我既不是有傻福之人,亦不能凡事看的通透,遇到难事、烦心事,我会抑郁,痛苦,惊慌失措,今天去看中医,医生问我最近有没有跟人生气,那一刹那,我的泪水似乎要涌流而出,我问自己在跟谁生气,没有,我是在跟自己生气,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解不开,抑郁积在心中难解。

现在我还是没法化解,如何把苦痛变成财富,我不清楚,但是好在极度困扰烦恼之时,可以在书中找些许安慰,书中像有十分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牵了我的手告诉我不要忧愁。

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关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书中的建议十分中肯。

相信你一定认同,只有找到切合自己深层志趣的工作才是真正适合你的。但是一个可以持续一辈子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对兴趣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兴趣有三种境界:兴趣、乐趣和志趣。

兴趣是让你好奇的东西,让你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兴趣被快乐地强化以后,就会成为乐趣。

乐趣会让你在其中获得快乐,也让你可以快乐地进入其中。

志趣会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你觉得你可以投入一辈子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天赋在慢慢增长,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你的最佳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

刚开始工作的人什么最重要?答案是机会和平台

决定我们10年后成就的完全不是工作的起薪,而是工作的平台、发展机会或者是眼界——这才是一份工作对于人的未来价值,而起薪是最不需要看重的东西难怪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有两句诗:懂得静观大地开花结果的人,决不会为失去的一切而痛心。

拖延症的我们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还有平衡家庭与工作,这点我暂时不能理解,所以不做过多点评。

德文版《老子》的译者,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关于计划,古典老师的比喻极其绝妙。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所在之处的一百米处,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并不清楚。你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但是无法做确切的计划。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段话,放在最后,用于自勉。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

2018.8.7家中小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