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体现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作者通过本书,与读者分享其对三大现代人共通命题的思考,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自2014年12月面世至今,《皮囊》成为感动千万读者的“国民读本”,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销量突破300万册,堪称现象级的超级畅销书。韩寒、白岩松、刘德华、刘同、蒋方舟、李敬泽、阿来、阎连科等人联袂推荐。《皮囊》(2019)封面升级版,书封使用具有皮肤质感的SKINS纸,包裹14则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容纳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到达远方的生命。
皮囊 读后感本书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时发生的的故事,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体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里的亲情。让我们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又无处安生的青年人开始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这本书我读了两次,可能是生活阅历还不够,第一次读没太懂,又静下心来读了第二次才被书中一个个的人物吸引。倔强慈爱的阿太,残疾的父亲,“固执”伟大的母亲,以及渴望突破现状的文展,想拥有属于自己“世界”的厚朴。作者用简单的文字,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不同人,有着不同性格和人生轨迹。书中说“如果皮囊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剩灵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高尚的灵魂独树一帜!一个人拥有再完美的皮囊没有了灵魂,最后也就是行尸走肉。很多世态变迁的无可奈何。没有顺风顺水的人生,每个主角,都没活成曾经向往的样子。我们最终躲在自己的皮囊下平凡的活着。
同时我被书中母亲对父亲的那种深切的感情深深感动,纯粹的爱,现在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死心踏地的好。面对现在社会纷繁、复杂又充满着比那个时代更多的各种诱惑,我们自己又能否找到或成为那个懂得珍惜的,死心塌地的人呢。
朴实的文字,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们对亲情、友情和人生的真情实感、思考与挣扎。从书中每个不同人的不同故事里,也都能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或找到或许是自己或许是身边人的影子。
“很狠”的阿太让我想到了我的老爷爷(我母亲的爷爷),他也是个硬骨头,遗憾的是,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参加他的葬礼送他最后一程。
黑狗达的家庭也会让我对号入座,作者对应的就是我自己。记得那是我大二下学期正月,午休时间父亲突然很急切的叫我,他往起站的时候突然摔倒,半个身子没知觉,后来检查是突发脑血栓。那时候弟弟还小,突发的事件让母亲当时就懵了,我不知道哪来的正定,安顿父亲在医院检查、办理住院手续。当安顿下来时我在医院的楼道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才感觉到后怕。整个大三、大四我是怎么过来的?现在都不想去回想,父亲的倒下,让母亲没了支柱,她得面对医药费、家庭的一切、身受病痛折磨父亲的脾气...本来只是个没经历事的家庭妇女,她一股脑的将自己的无助全压向了我。我那时对美好未来充满着幻想,谋划着自己的未来。在准备考研,还是跨考,本来压力就不小,母亲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抱怨、哭诉,终于让我崩塌了。升大四的那年暑假,整好赶上学校搬新校区,开学迟,在家住到过了国庆,我中途和家里吵了一架,说我研究生考试不准备了,大四也不准备读了,准备辍学。将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也不和人交流,关掉了手机,让自己人间蒸发。沟通后,母亲答应不再像之前那样将自己的所有的坏情绪都压我身上,我重新振作起来。好好的完成了我美好的大四,最终研究生初试过了,但是没去参加复试。因为专业性质限制,原本准备实习完留在北京,最终选择回家。现在父亲病养好了,也已经回归工作岗位,弟弟长大了,也工作了,我的工作也相对稳定了,一切都变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家里的变故我没留在北京,所有才有了现在不用去面对高额的房租、每日的奔波,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觉得挺知足。
我们所经历过的人与事,最终构成了最真实的自己。所有的奔波劳累、都是为体面的回家。我们终将被时光推下列车,最终什么都不剩下。人生也不过是一段同样有终点的旅途,与其让自己太过压抑的追逐一些所谓的追求和欲望,不如以一颗轻松的心态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好好看看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好好看看自己。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