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

作者:赵丽荣

对德国妈妈来说: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德式教养的铁律!此书以一个华人家庭在德国的生活与育子经验做为主轴,以简明的生活故事说明一个远嫁德国的妈妈,因为受到了德国教养观的冲击,进而省思中国人的教养观念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而我们又可以从德国的教养观念中获得什么启发。

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读后感

很少给一本书打低分,因为总觉得别人用尽心血写出的,开阔了我的眼界,即使观点会有认同与争论,至少它引起了你的思考,那么它就是有意义。之所以这本书打分不高,从题目看,自律不分哪个国家,不能因为去德国看到的自律就是德国式自律。我没找到作者的年龄和这本书的年代,至少我觉得她该是位年轻的妈妈,初来乍到,以后需要在德国生活下去,所以尽量的了解和融入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规则当中,也是自然。但是不习惯也不喜欢作者阐述的方式,行文中常常会有,我们的德国的父母,而华人的父母,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代表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我不否认德国教育的严谨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到作者所谓的德国式自律里也有蛮不讲理混身是毛病的孩子,而中国的孩子也有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和育子之方,按照自己可能是狭隘或者片面的经历与想法,就去做两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对比,因为是老师就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诠释,看起来饼画的有点大,而料却太单一,还有些偏颇。我的同学也带着孩子在德国生活,我也经常因为外事交流活动见到不同国家的孩子来访学做交流。首先来自不同的国家的孩子都有大方的和小气的,有自信的和腼腆的,书中作者仿佛见到的都是标本,可是世界的丰富多彩那里只是因为标本的存在。在我们的互访中,中国孩子落落大方,中国孩子礼尚往来,中国孩子……这样给孩子加上一个国家的标签,好像是在辩论,而作者一直在对比这种辩论的方式,不巧的是她总用德国的优势对比中国教育中的劣势。那别人的好比了自家的差。客观的说,每个章节的理论我都很认同,这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理念,它在相互学习中不能简单的说属于哪个国家。文中多次提到,这个我们国家怎么没有,我只能猜测作者的年龄不大,阅历不深。不是自夸,文中德国的旧货市场我女儿的学校每年六一都有,文中的消费观念和记账女儿一直如此,这不是自夸,更不是炫耀,而是说拿别的国家的现代理念对比自己国家的旧的教育理念,本身就是错误的。现在的课程理念是国际理解教育,不再是如此用个体现象代替民族发展,而是倡导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一份子,是世界人,不管你份属于哪个国家和民族,站在世界的角度去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客观比较世界的差异,通过了解去理解差异,包容差异,增进交流,提升自己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世界人的职责,去推动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孩子们可以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活着。学会从人的角度去更多的探讨世界热点问题,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我不认为作者的女儿如果总在父母的,看人家德国的教育理念,我们真是错的,这样的论调里长大的欣欣,不知道将来对于自己的祖国还会不会有荣耀感。民族的自豪与荣耀感不单单是靠经济支撑的,在于代代相传。即使是我也想避免我自己文字里把文化和国籍模糊概念的片面,不想用国家来割裂开一种教育的理念,但是一定是仁者见仁,观者大多根据自己的体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只能站在我的视角谈我看到的风景,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我参与过很多次的不同国家的访学和夏令营活动,在我参与的团队里,我担任中方领队,欧美国家专业素养很好的团队,也有处理不来的孩子,我带他出来,我们坐在楼梯上,孩子觉得正是我们标榜的尊重学生的国外教育理念让我们的孩子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和挫败,我解释了这中间的文化差异,灌以我所理解的尊重和自我尊重,孩子信服的回到教室。这样的事件在营地不止一起,结束时,营地的外方教师对我说,我们佩服你的专业和教育的智慧。我并非为了标榜自己,早已过了需要炫耀和掌声的年龄。但是我想说的,我看重的,我希望孩子所拥有的是,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同时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精髓,去保留和传承自己文化的精神,在国际交流间不卑不亢,既有承认自己不足的勇气,也有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既有想别人学习的坦诚,也有传递分享让别人了解和学习的资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