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昨天弥漫村巷的谁家炒菜的肉香,昨晚被一个人独享的女人的体香,下午晾在树上忘收的一块布,早上放在窗台上写着几句话的一张纸。风把一个村庄酝酿许久的,被一村人吸进呼出弄出特殊味道的一窝子空气,整个地搬运到百里千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风把人刮歪 读后感(听烦了市井喧嚣,可以试着躺下来听听这本田野虫鸣)
过完今天,离农历新年就只剩一个月了,离回家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对于离家在外奔波的游子来说,新年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因为只有新年这一天,我们全家四口人才能聚齐,吃顿团圆饭,因此这一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现在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不看春晚了,觉得没意思,我却对春晚情有独钟,每年都会和爸妈一起观看直到结束。每次当主持人开始念新年倒计时,我也总会跟着念出来,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每年的第一句新年快乐,一定是对爸妈说的,看着爸妈脸上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深信家和才能万事兴。
前几天,新年的值班表出来了,因为自己所在的行业是服务行业,所以新年也必须有人值班。大年三十初一是我的班,和不打算回家的同事调了个班,并且把加班费给他了。他笑着说:过年这几天三倍工资,你过完年在回家就是了,你不缺钱啊。我笑着说:谁不缺钱啊,可是有钱没钱咱也得回家过年啊!现在很多离乡在外打拼的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计,选择了留在城市加班,不回家过年了。记得大学时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是出自吴英奇的《故乡》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因为大学只有寒暑假回家,现在工作了这句话应该变成了,从此故乡只有冬,再无春夏秋。我们一步一步远离故乡,渐渐的故乡变成了他乡,最后变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本书作者是刘亮程,也叫刘二。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学家,乡村哲学家。他半生写了十五本书,每本书都是写关于他生活的那个户不过百,人不过千,一个名字很简单的叫黄沙梁的村子。他的文字朴素,沉静,凝炼,丰富,深刻。字里行间看不到争名夺利,看不到套路心机,看不到歌舞升华,只有乡村和河流,静静的慢慢的沁入你心里。他说:他所有的学识,都是对一个村庄的见识。他透过村庄的花草树木,鸡鸭鱼虫等等一切悟透了人生。他可以写风雨云,也可以写狗驴鸡,可以写人的死亡,也可以写虫蚁的消亡。他的世界里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读他写的书,我一会儿笑,一会鼻子又有点酸,一会儿又陷入回忆沉思。我惊讶于他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观察细致入微,更佩服于他能透过这些事物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特别是他写的一些动物趣事,读来甚是有意思。让我忍不住再看了一遍法布尔的《昆虫记》,沈复的《闲情记趣》,结论是他刘亮程不输分毫。
对于家,他写道:.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里度过的生活。尽管这房子低矮陈旧,清贫如洗,但堆满房子角落的那些黄金般珍贵的生活情节,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拥共享,别人是无法看到的。走进这间房子,你就会马上意识到,到家了,即使离乡多年,因为转世回来,你也不会忘记回这个家的路。
对于故乡,他的看法是:.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对于人生,他的理解是:其实人的一生也像一株庄稼,熟透了也就死了。一代又一代人熟透在时间里,浩浩荡荡,无边无际。谁是最后的收获者呢?谁目睹了生命的大荒芜——这个孤独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
写到这里,突然没有了思绪,心情却是淡然舒适。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没有尾巴的鱼
写于 2018年1月16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