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道德经

作者:老子 李若水译评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37章,《德经》44章,故有《道德经》之名。《道德经》作者为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同属一个时代,但年龄长于孔子。老子曾任周王室藏书管理者。相传,《道德经》一书写于他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守将尹喜向他问道,于是老子才留下这部《道德经》。《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著作,是我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它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文约意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内容涉及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 读后感

道德经启示

把握尺度

辩证对立,无私奉献

不役与物,无为而治

和光同尘

慎言

奉三无私

涵养水德,习坎悟道,善为七善

持盈保泰,功遂身退

赤子之心

虚怀若谷

重腹轻目

宠辱不惊

洞幽察微,知古鉴今

大成若缺

虚静观复,观察

干群关系

相信未来,相信人才,忠臣大道

标本兼治

独特风格

现象本质,寻名求实,察言观行

绝活意识,谦虚内敛,不争不辩

谣言非议,知止不殆,适可而止

自我膨胀,自取灭亡

道法自然

敬重尊敬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无弃人物

自得师者王

慎用武力

道者不兵

礼仪形象

雌雄黑白

中庸之道,力戒极端

专业恒精

功成不居

平中见奇

欲擒故纵,先舍后得

以静自正

道者无敌

以贵下贱

鸭梨冻梨,无中生有

须会幽默

践行泰道 损之而益 益之而损

上善惟诚,不言之教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知足常乐

道学损益

民本思想

修身养性心如玉,淡泊名利品入兰

奇正双修(双生)

啬术之益

美言善行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行动哲学,慎始慎终

尊道贵德

让利与民

吉祥三宝(柔慈 俭啬 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

自胜者强

不武,不怒,不与,不争

战执无兵(品德 思想 文章 舆论 技术)

甘于寂寞 知我者希 则我者贵

正视自己

取舍有道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敢于不敢

安分守己,不越俎代庖

上溢下漏,贫富不均,让利减负,反腐倡廉

执着,但不固执

道学损益,低调行事

损有余而补不足

知行合一

和恕善道

乐享生活: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利人利己(共赢)

柔道:

上善若水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柔弱胜刚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骨弱筋柔而握固。

泰道:

故常无欲以观奇妙,常有欲已观其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行,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圣人为腹不为目。

能蔽而新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骨柔筋柔而握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否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娇,自遗其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物壮则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兵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师之所在,荆棘生焉;大兵过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有补于天曰功,有补于世教曰名

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

无为曰道,无欲曰德

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

是谓功名富贵道德文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