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阅读的力量

作者:斋藤孝

透析阅读的本质意义,探寻阅读给人生的力量。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如何能提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有哪些途径可以借鉴?阅读力跟人际交往能力有何关联?跟随本书,我们一起来层层深入地探讨:自我形成所必须的阅读——塑造自我;读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锤炼自我;读书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拓展自我。最后在附录部分,作者将提升人生境界及能量必读的一百部图书,择其精要,呈现给读者。读书的无限乐趣与对生命的滋养,全在此书中。

阅读的力量 读后感

读书的不仅拓宽视野,还能塑造自我

2011的数据的全球读书数据,以色列人为 64 本;俄国人为 55 本;美国计划达到每年每人读书50 本的。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 5 本。

虽然在中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话,但读书依然是一小部分人的习惯。斋藤孝的《阅读的力量》,就是这么一本介绍读书能重塑和发展自我,还能帮助我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书。

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深阅读等。作为一名十分热爱阅读的教育家,他对于教授如何阅读也充满了热情。

斋藤孝写的《阅读的力量》,就是从阅读对我们自身的好处出发,来阐述读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1 塑造自我

读书就像在和精英在对话。即使跨越千年,我们也能阅读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论述。而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的带入。

思考这个观点我是不是同意,为什么。就像《奇葩说》的辩论一样,我们和作者有了隔着时空的对话。这些对话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有别于阅读之前的自己。

随着大量的阅读,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的宽容。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会有许多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经历。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对他们有更多的包容。

如果不接触这些不一样的人和思维,我们也不会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活法。也不会因为一本书,就仗剑走天涯。

这就是阅读带来的自我塑造,我们即是我们所读的一切。自我的流动,会随着阅读的不同而流向不同的方向。

2锤炼自我

如果将阅读变成一场游戏,那么刚开始阅读时的沉重感就会被化解。

第一种方式,可以听别人朗读。让文字通过别的方式进入大脑,语言又能增加想象力,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第二种方式,自己朗读。为了让阅读更有变化,让知识能够被记得更牢。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朗读,也是一种锻炼自我的方式。还能在朗读中拓宽阅读宽度,和把握文章核心。

第三种方式,三色划线朗读。红色和蓝色的线划出文章的核心和重点,绿色的线划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样在重读的时候,就能快速把握书的重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第四种方式,改变阅读速度。阅读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读的慢一点,重复以前看过的观点,或是不感兴趣的地方就快速略读。并没有人硬性规定,非要把全书都精读不可。

3 拓展自我

我们在阅读中看到自己,并通过自省来锤炼自我。但要形成自我并拓展自我,必须在人际交往中实践和更新。

人际交往中,除了是漫无目的的聊天,任何形式的交往都是有主题有重点的。能够把握沟通中的重点,就能拥有愉快高效的沟通。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动很大,而读书这种一对一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就显得简单多了。每位作者都有自己语言方式和节奏,通过在阅读时练习对书中核心内容的把握,进而运用到人际交往中,让自己可以将沟通带向愉快高效。

《阅读的力量》中还提到了通过读书会的方式,来增进人际交往的能力。组织读书时,所有人都读完书是能进行下去的基础。通过三色读书划线的方法,让所有人针对自己划线的部分进行发言。大家还可以针对书中的内容一起制作问题卡片。

这样读完书,不仅对书的内容印象深刻,也会对讨论时发生的事记忆深刻。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阅读,从字母卡片到书,很多人却在毕业后放弃了阅读。放弃阅读并不是放弃读书,而是放弃了不断塑造自我,修炼自我和拓展自我的机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