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阿加西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他就讨厌网球。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阿加西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他生命里每一次至关重要的挑战和每一段备受关注的恋情。他坦陈了那些令自己自信心深受打击的挫折,和那个几乎毁掉他一切的错误。最后,他讲述了经历过低谷后,1999年史诗般的法网夺冠和经过一路拼搏成为年纪最大的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选手的历程。
网:阿加西自传读后感我在一天零一个上午用十个小时迫不及待读完了此书,当读完此书,我是如此的澎湃,不能自已。特别向大家推荐此书。故事强大,内容精彩,入眼入心,令人赞叹。如何你不懂网球不认识阿加西也没关系,不影响阅读此书,也不影响阅读体验。
这里展示了一个厌恶憎恨网球的网球天才,幼时被迫,少年叛逆,天才成功与迷茫,不屈与征服,而最后美人迟暮。
他在强大父亲安排的道路上开始了网球的生涯,襁褓里开始握拍,5岁开始练习接发球,每年上百万次,他职业生涯强大的接发球能力也源于此。没有童年的他,性格也变得极度敏感,或许这就是得到与失去。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得到与失去,那取决于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得到多少失去多少。他为我们展示了在自己没法选择的路上或者说已定的路上,如何前进。也展示了一个能够依靠的人,能为他带来多大的影响,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他的伙伴,训练师,教练。也展示了赢与输,爱与恨。一个恰当的爱人和他的一段悠长的职业生涯。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孩子,关于事业,关于人生。
阿加西的职业生涯是毋庸置疑伟大的,此书并没着重写此,更多的是职业生涯中比赛场上心理活动描写,更让我们普通人感同身受他的敏感和他的纠结。16岁成为职业选手,没有童年生活,带来了叛逆的态度,穿着牛仔短裤,漂染的长发,这样的punk出场形象让网球运动的受众和媒体极度哗然,也让他此后一直在媒体面前吃尽苦头。关于此,他书里的有句话说得好,大致这样,当他闯进网球的领域事,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也不知道他是谁,他不想听年纪大的人说的话,于是他进行了反抗。因为年纪大的人总会在对待年轻的人犯同一个错误,就是年轻人事实上仍处于雕琢状态,可年纪大的人就视为成品看待,进行指指点点。
还着重写了一些可靠的人给他带来的帮助,每个人都需要寻找一些可靠的人,身体的锻炼,心灵的抚慰都极其重要。最重要的是一个恰当的合适的爱人,这能让你在赛场在餐厅在酒店都心无旁骛,在随时随刻带给你欢欣愉悦,选对爱人,就选对了世界。
阿加西的心是极度敏感的,一个人的压抑如果无法释放,就会变得怪异,因为心里的波动,他轻松地输掉了很多场,任何关于他关于他的团队关于他的爱人的风吹草动到了他那里都变成了惊涛骇浪,影响赛场上的一举一动。一个他16岁时根本看不上的对手,一个十来岁网球学习同宿舍的室友,后来都成了他职业生涯的沟沟坎坎,这两个被他在青少年组轻松击败的人,都先与他夺得大满贯,另外还有一个还有我们华裔选手张德培。他败过也胜过。读完此书,或许认为如果他的性格或者说心态再好一点,以他的技术他可以获得更多的冠军。可这也侧面说明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更显得他的可爱与伟大。在夺得大满贯后和世界第一后,又迅速的坠落,数次一轮游。而后又回到16岁的原点从低级别赛事开始奋发第二春。功成名就的人,又从原点再次出发,属实不容易。
因为21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他击败过他幼时偶像,也被视他为偶像的人击败。由此看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残酷的,是以身体极限为代价的,训练与伤痛,尤其是网球运动,职业化极高,不像足球篮球,有无成绩,都有合同保底,网球没有名次就没有奖金,残酷至极。
还有他的成长,他厌恶网球,可他网坛职业坚持了足足21年,他说他打球并且坚持打球是因为他选择这样做。即使那不是他的理想生活,也可以选择它。无论你的生活如何,如果你主动选择它,一切就要随之而变。
还有他的大爱,这一点挺佩服外国运动员的,任何一个功成名就的人都有自己的基金会用来帮助弱势群体,阿加西一个九年级退学极度讨厌学校生活的人,建起了阿加西预备学校。
读到最后,我读到了这几句,其实这几句也是我读前面故事感受特别强烈的心里话,我甚至写出了和这意思相近的读书笔记,它关乎尊敬:
“好的行为准则的本质是尊敬
尊敬权威,尊敬他人
尊敬自己,尊敬准则”
我想如果记住这几句准则,并且谨记,践行,我们都能走得更远。
可能我写的读后感,表达的极其粗糙和跳跃,可能也并没有表达出书的精彩之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