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HBO同名电视剧开播,开播不久便入选《时代周刊》2018年度十大剧集,豆瓣当前评分9.4分。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讲述了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莉拉和埃莱娜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莉拉聪明,漂亮。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埃莱娜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我的天才女友(HBO同名热剧原著) 读后感其实是不想写的,但苦于无边无际的想法不断纠缠,只好随它了。
花了一周时间读完这本书,最后真的不知道如何给分,我甚至连情节都没有太在意,更是没有意识到小说语言的特点,但读起来真的舒服,这本书唤醒了我的惯性,一气呵成,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直到读完为止。仿佛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亲眼目睹其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的镜头,之所以平凡,是因为真实,我从小说中读到了我们这个物种的共性。她(我不知道作者的性别,但我希望她是一位女性,她必然是一位睿智的女性)更像是坐在我面前讲话的老妇人,用很平静的语气将故事娓娓道来,那不勒斯的贫苦社区以及背后的时代就像冬日墙上缓缓跳动的炉火一样渗入9我慵懒的目光并直达心房,那些“被打破和被修复的东西”缓缓流出,激不起任何波澜,却迫使我思考。
作者是偏爱莉拉的,她赋予莉拉动人的品质,美丽、敏感、聪慧、单纯。显然,这样一位姑娘散发出来的光辉会让她身边的一切都为之倾倒,包括老师,包括年轻的小伙子们,还有莱农。最后一页的情节让我很痛苦,在春天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下,美丽的莉拉,对生活充满没好幻想的聪明女孩,十六岁的青春,陷入了人性的不堪。莱农的直觉很准确得让人不甘,在新婚的早晨,她竭尽全力为她清洗身体,她们心中都充满恐惧,暗示着无奈的生活给人深深地无奈。
事实上,本书最令我感动的任然是她们的友情。为生活所迫,莉拉错失了逃离混乱的机会,却一再鼓励莱农不要放弃学业,虽然看起来是在和她竞争,心底却期盼朋友拥有更好的生活。长大以后,她们面对面地交谈,描述着彼此不可取代的地位,岁月留下的理解和真挚在两个女孩身上成为了不会暗淡的光辉。尽管迷茫,莱农还是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越来越坦然。莉拉让人心疼,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战后的破败和混乱终于显示出希望,虽然妥协了一部分,生活还是挺尽人意,然而,这毕竟只是表象。作者选取那不勒斯作为故事的环境是有其深意的。
人性中的善恶,在故事安排的时机恰到好处地显现。每个人都有被“打破”(这里引用莉拉的说法我觉得恰如其分)的那一面,环境似乎以一种不可扭转的力量塑造人,生活就像深渊般压抑着人们的认知,同时淡化幸福的可能。身边的亲人何尝不爱那些孩子,可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教会了他们理所当然,古老的创伤一代代地传播似乎没有尽头。而悲剧所在,就是莉拉和莱农们,在一点点长大之后,原本拥有的无限可能,被命运逼上一条固定的线路,于是勇敢无畏也成了被遗忘的东西,生活只剩下妥协。小说展示的这一现实令我恐慌,我想到现在的生活,思考自己一直以来被塑造的方式,还有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朋友,他们有的跟我一样在读大学,有的已经工作,有的在高中,四年后他们和我会不会改变,甚至是妥协?原来奋不顾身坚持的,那些宁静思考的时光好像离我越来越远,我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浮躁,天赋和信仰每一时刻都经受着考验。我想到很多人,我们在一起说过的话,幻想过的未来,还有写过的信,我们为了那些美好所努力做出的改变,尤其是那些知性大方的女孩,未来的一天,她们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会不会进入一成不变的轨道,会不会厌倦?那么最后,我们还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吗?接受现实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毁灭?亦或是重生?
不过,轨道既定,但改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也相信接下来的几部主人公们会成长为自己的英雄。我们只是缺乏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