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和梦想、关于坚持和勇气的书。简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别再犹豫和彷徨,别再懒惰和幻想;因为每一个未来,都由每一个现在组成,趁你还年轻,还有热血与梦想时,全力以赴去拼搏吧!
你不拼搏,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读后感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不愿成为自己曾经讨厌过的那种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初心。可守护初心的路,比想象中的还要难走。
从刚毕业斗志奋勇到如今的越来越困惑,被职场磨得更加迷茫,质疑自己是不是不该那么偏执?每一次坚持到溃不成军的时候,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选错了?我曾问母亲大人,为什么我以前能够义无反顾的去拼去努力,可是我发现现在的我越来越多的犹豫和顾虑。母亲说:因为你的年龄到了,看事物的视觉不一样了。当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居然无力反驳。记得第四季的《奇葩说》里,四位BBKing和导师的PK战话题是:如果最终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是不是坏事?影响特别深刻的是蔡康永说,其实不是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而是曾经的我们讨厌错了。
这个答案看似无力反驳,可还是说服不了我。也许我们这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可我们很清楚的是自己讨厌什么。
工作空窗期的期间,真的差那么一点就打道回府了。那天冲动的把住房的东西都收拾打包好准备货拉拉回东莞,甚至为了防止自己临时反悔,和房东说要准备退房,可也就在最后一刻的挣扎下,选择了留下。为什么呢?说不上来。回家工作确实会少非常非常多的压力,不用每个月去想房租水电的问题,不用因为通勤时间里和别人挤地铁挤公交挤到怀疑人生,下班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房继续运动忙碌,匆匆忙忙的一天,一贴床就想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
到后来,母亲说家里附近有个工作不错想我回去工作,我拒绝了。如果是当时在打包好行李的那时候听到这个,现在大概真的已经在家里工作了。我有犹豫,最后说服自己的理由是:既然走到这一刻了,就不会再轻易放弃了。
偶然闺蜜提醒才发现自己感情的空窗期好像是四年还是五年,已记不清了。不经提醒,也未发现已这般久,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还直接进入催婚的状态。一直着急的都是对工作和学习,对于感情方面都是不急不慢的。因为感情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会有结果的,所以一直以来就避而不谈。如今想通。便尝试着放宽了自己的心,却发现,自己好像已经不相信别人对自己的喜欢了。前段时间,自己一个人重温《最好的我们》,问闺蜜:细水长流,从一而终,还有可能吗?我已不再是学生时代的我,不再是那个会情窦初开,会去单纯的因为在乎被一个人牵动喜怒哀乐。特别是当你一个人去熬过了所有的难熬,就真的觉得另一个人陪伴似乎已没那么重要。
但这感情的空窗期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改变了心态。集中了所有的精力学习、工作、旅行、运动、玩手账等等,一刻也不曾空闲过。看到更多各种各样的书,参加更多各型各样的活动,遇到更多形形色色努力的人。看别人都在努力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也为之在努力,那种幸福感也很满足。起码我可以确定的是,在那个对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不会是最糟的我。
人生总是会有大段大段的空白期,无论你多么努力、多么急不可待,最后却不得不等待、不得不沉淀,甚至在看不到希望中奋斗,等待机遇降临。这些空窗期总是会不期而至,无论你多么不情愿,都不得不慢下来,甚至停下来,顺从老天给你的放空机会,奉行着看似毫无意义的坚持。有的路也许真的很难走,可那又怎样呢?
我相信,身边的很多个你们,也都曾想过无数次的放弃妥协;但我也相信,我们都是有过100次想放弃,就有过101次不甘放弃。
最后用以作者一个叩击灵魂的问题结尾:既然死亡终究要来临,那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Trying to get up that great big hill of hope, for a destination.(竭力挣扎,想探到山顶希望的光芒,只为我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