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_1600字

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1600字

他人即地狱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题记

读过《穷查理宝典》的朋友都知道芒格喜欢的那几本书。其中《枪炮、病菌和钢铁》是讲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决定作用,而这本《自私的基因》是讲在环境的决定作用下,基因是如何决定生物的行为的,正好上下部。

科普作家都是说故事的高手,会说故事的科学家更容易整出畅销书。这是一本畅销了40多年的书了,畅销了这么久,似乎不能再叫畅销书了,而应该叫做经典。然而这本经典的不一样,经典的有些惊心动魄。

自私的基因,可能10个人里有9个开始都会认为这是一本关于道德的哲学书。人为什么会自私?自私从哪儿来的?让人惊喜的是,读了这本书,不仅大体上能够回答关于自私的问题(尽管作者一再强调本书与道德无关),更不知不觉的多了好多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生物的进化,让道德走开,只要能够长久的生存,管他身后巨浪滔天,这就是基因(库)的逻辑。在这个逻辑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景象和结论:

布谷鸟的幼仔,刚出生不久,眼睛还没睁开,就把它寄居的鸟巢里其他的鸟蛋一一推出巢外,独享恩宠;

雄性在进化上的稳定状态是5/8的时间忠诚,其余时间寻花问柳。雌性的稳定状态是5/6的时间忸怩作态,⅙的时间纵情放荡;

有一种鸟类幼儿的讹诈手段特别可怕:它放声大叫,故意要把捕食者引来,做父母的只好用食物塞住它的嘴巴。这样,它就获得了额外的食物;

在一个需要合作的种群里里,“永远背叛”的生存策略和“针锋相对”策略经过长期博弈后,都是一样的稳定策略(ESS)。被“永远背叛”控制的种群,没有任何其他策略可以取胜(尽管这意味着大家一起完蛋)。

由(灵长类)雌性带来的选择压力迫使雄性失去了他们的阴茎骨,因为这样一来,就只有真正健康或强壮的雄性才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坚硬的勃起,雌性也就能不受阻碍地(对雄性的能力)作出一个诊断。

存在即合理,这是生物进化中无数尸骨堆积的不灭真理。这背后操纵一切的看不见的“黑手”,是基因。生物体只是作为基因的保护壁和生存手段而存在的,个体总是要腐烂的,只有基因不朽。

个体基因如此自私,为什么生物界不乏利他行为呢?道金斯认为,表面的利他行为,实质上都是利己行为,为了持续的繁衍,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基因的延续。而当合作有利的时候,合作的基因就会在一个族群中发展壮大,一直达到稳定平衡。

自私,彻底、冷酷、决绝的自私。道金斯在这本书里描述的基因的自私,几十年间毁了很多人的三观。所幸的是,道金斯最后说:我们不一样。人类可能是唯一可以反抗基因“暴政”的物种,因为,我们有文化。

道金斯将人类文化的复制因子命名为“觅母”。觅母是脱离人体的,非遗传性,非物质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构成单位,有其独立但类似于基因的特点,比如,强烈的求生欲。正是由于觅母,让我们人类能拥有理性,懂得压制欲望和“兽性”,懂得用科学和证据解释这个世界。

然而,有了理性就有一切了吗?理性能带来幸福吗?理性能带来爱情吗?理性能带来道德吗?理性能带来意义吗?还记得浮士德的交易吗?如果你用所有的情感来交换财富和成功,你会交换吗?彻底的理性往往会伴随迷茫和抑郁。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让我们深入的认识到了生物进化的丑陋与冷血。真相的代价有时候是挥之不去的幻灭感。在人一步一步的看清这世界的许多不那么美好的客观规律时,又是如何靠这无法遗传的文化对抗基因的“暴政”,而没有彻底的迷失,陷入孤独与黑暗呢?

没有理性,不足以认识世界;光有理性而不会讲故事,则不足以流传。这大概就是作者想强推却没咋推成的“觅母”概念的生存之道。所谓觅母,其实就是“自私的”文化基因。理性帮助觅母认识了环境,而求生欲告诉觅母,一定要幸福啊,要好好的活下去!不会讲故事,人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都会抑郁,就别提流传了。木心说文艺大于科学与哲学,对,就是这个意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