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字杀人》读后感_1500字

读后感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1500字

“而且,想要成功的话,还必须不管别人的死活。”

“对啊,没错!别人嘛,只能把他们当做一件工具。”

见死不救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声誉、事业、地位等因素)掩盖了真相,避免将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暴露在大众前,为了逃避公众审判误杀了趁火打劫的人。而这个趁火打劫的人没有真正的死亡,就被他们扔进了海里。

真相依然是灰色的、残酷的、甚至的是让人读后感到心口隐隐发疼的,难以做出黑白分明的是非判断。究竟什么样是高尚的,什么样才是卑微的,现实的社会下,这并不是一道选题。生命的份量,实在难以衡量,某种信仰下,它可以轻得微不足道,甚至可以成为信仰的祭品,而大部分时候,人们又觉得它比什么都可贵,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那么,愿意拿生命为别人冒险,但希望有偿交换。这种做法是值得批判的?可是,又有谁,有什么样的说辞,可以理所当然的去要求别人的无偿帮助,更不要说这还是一次赌上性命的冒险!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无私奉献者值得赞颂,但起码也没有比自保者更低劣吧?

那么竹本的低劣是因为乘人之危索取过高的“报酬”?难道“贞洁”比生命更贵?请注意,交换的筹码不只是“卑劣者”竹本的一条生命,还包括被救人的生命!“贞洁”比两条生命更贵?被救人可是她的爱人。“贞洁”比爱情更贵?

以上看法,会让人感觉到不快吧。究其原因,人们直觉的不希望“生命”“爱情”“贞洁”等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词汇,不希望被比较,物化和标价吧。但是到了这样的时候,你没办法去要求别人给你降低标准,你只能自己去做出选择,衡量它们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志津子的心中,“生命”的重要性是大于“贞洁”的,毕竟她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深爱的男人。

厌恶竹本的读者们,除了厌恶他的做法卑鄙,应该也反感竹本物化亵渎了那些不能被玷污的价值吧。可不巧的是,在死亡面前,一切就没了价值吧。

竹本提出的要求也是在他能够成功的救回志津子的男友,在这之前志津子答应了他的要求,成功了确拒绝了,想用金钱来换。但是如果竹本同意了用金钱交换呢,志津子会不会觉得人都已经救回来了,给不给钱已经没所谓了?

而那些同在岛上,厌恶竹本的故事中人们,厌恶他的理由则更复杂得多。他们既有力求自保的自私,又没有面对人性自私内心的坦诚,更没有突破“普世价值”束缚的智慧,但是却又身体力行的干着违背自己所信奉价值的事。本来大家一起不救人,感觉也就没那么心虚了,可竹本施救的行为,给他们来了个群体嘲讽,提醒了他们的行为在他们自己的认知里是那么的不堪,更刺激了他们那脆弱的自我认同。

人性本“劣”的特点之一,就是被别人揭短后的第一反应必是努力否认,若无法抵赖,或则恼羞成怒,或则找寻借口转嫁责任。

在群人勿相鄙的指望破灭时,不幸中的大幸,竹本没有如“雷锋”般无偿奉献,还好死不死还开出了要潜规则志津子的价码。众人立马把满肚子想救又不敢救,想承认没种又想拿高标准要求自己,想安静的当个落难者却被逼成壮士甚至烈士的委屈全部找到了合理的出口:做好事应该不留名,你怎么能要索取报酬,而且还提出那么无理的要求!在那一刻,那些人已经把自身的责任完全推卸开来,似乎一切都跟他们没半点关系了。以致最后在一系列的凑巧效果下,齐心合力隐瞒了竹本这个败类的事迹。

这么看下来,比起竹本桑直接坦诚的“交易”,岛上一同落难的那些人似乎更加虚伪,不仅仅想要活着,也想要自己的面子更加好看。

至于山森这个人,我不知道,他对竹本的杀意,有多少是来至因为违背内心,而畸化的恨意;亦或者仅仅是冷漠的把竹本以及其他族人当作侵害他名誉的污点。 但无论是哪种心理,都无法否定他为己之益而利用他人,甚至夺取他人生命的“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