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读后感700字
The Fountainhead by Ayn Rand
近期所读最长长篇,装帧朴素,字号诚恳,中文版厚厚九百页。人物个性鲜明,各有矛盾之处然而矛盾亦都那么鲜明。
霍华德·洛克:个人意识对主流言论的抗争。建筑理念超越普世认知,有些人就是早生几十年。才华不应埋没,所幸文末觅得知音,习得笑容,懂得轻松。
️盖尔·华纳德:工具价值观到终极价值观的回归。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路奋斗拥有新闻帝国。在发现终极追求前用金钱和权利武装自己,同时伪装自己。当遇到爱情和友情,又那样真挚而奋不顾身,是我很喜欢的人物。
多米尼克·弗兰肯: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制约。作为主角中唯一的女性,大概也是最矛盾的人物。甚至对自己的惩罚,也令俗人难以理解。不是四个篇章中任何一个的主角,然而是男人世界的灵魂和故事的主线。
彼得·吉丁:真诚在欲望中迷失,披着狼皮的羊。本性并不具攻击性,然而在期待中走向不适合亦无可挽回的路,是个可怜之人。
️埃斯沃斯·托黑:欲望在真诚中寄生,和吉丁正相反,天使面孔,魔鬼心灵。谋篇布局,牺牲棋子不留痕迹。
本书作者,Ayn Rand,为俄裔美国人,英文并非母语。不知原著如何,仅看中文译本,也能看出语言紧凑,尤其人物对话,针锋相对,在一场场聪明人的角力中看到智慧。小说家和哲学家的双重身份,使得文字耐读。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主张,及其他一些政治和社会观点,亦有趣味,值得阅读。
英文原版书名,The Fountainhead,私以为字义上,翻译成源头更准确。源泉,似乎有些柔软,不够先锋,不够凌厉。作者生活的时代为大萧条的美国,传说美国青年至今以此书为励志偶像。如此长篇,应该见仁见智,我并没有读到多少励志意味,但是唤起一些潜意识是有的,无论血性,还是率性,无论个性,还是人性。
The Fountainhead
by Ayn Rand
13 Augus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