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的小心思》读后感1100字
【肠脑与大脑,到底谁影响谁?】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肠道间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它们之间沟通的路径:肚子里的信号是如何传达到大脑的?它们到了大脑里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肠道发出的信号可能会抵达大脑很多不同的区域,但不是全部。比如它们绝不会抵达位于后脑勺的视觉皮层,要不然我们就能看到肠道里发生的各种事了。但是它们可能会到达的区域有岛叶、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体或者前扣带皮层。它们分别是负责自我感知、感情处理、道德感、恐惧感、记忆和积极性的区域。当然,这不代表我们的道德感是由肠道决定的,但是肠道确实可能会对它产生一定影响。至于是不是真的能影响到、影响力有多大、怎么个影响法,目前仍在慢慢摸索中。
肠道和大脑的合作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它们共同设计构建了小婴儿大部分的感官世界。不管是吃饱的满足、饿肚子的失落、一肚子胀气的折磨,还是爸爸妈妈喂奶、换尿布、轻轻拍打小肚子时的舒服和疼爱,这些都构成了婴儿刚开始对“自我”的认知,而和这个认知关联最紧密的就是肠道和大脑。随着小婴儿渐渐长大,他也会慢慢学着利用其他的感官来感受世界,再也不会因为饭菜太难吃而扯开嗓子大哭大闹了。但是其他感官的加强并不意味着大脑与肠道的连接消失了,不但没有消失,这个连接反而变得更加紧密,更加默契。如果肠道出了问题,会暗暗地导致我们情绪低落,而一个健康、营养充足的肠道则会悄然地改善我们的情绪。
它们拥有同样的受体,市面上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比如百忧解(一种治疗精神抑郁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恰恰是这些副作用透露给了我们另一些有关血清素(“幸福荷尔蒙”)的重要信息。服过这种药的1/4的人都领教过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恶心,腹泻,长期服药还会引起便秘。这些副作用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肠脑的神经受体和大脑完全“雷同”,所以抗抑郁药总是自动地同时作用于肠脑和大脑
大脑是人身的总司令,它高居在司令部,“密探”却遍布全身,为它网罗整个“王国”的信息,而肠道要搜集如此大量而繁杂的信息,光靠着庞大的神经系统还不够,还需要广撒网。肠道巨大的表面积让它当之无愧成为了全身最大的感觉器官,它要是称第二,眼睛、耳朵、鼻子、皮肤都不敢称第一。位于基层一线的肠道,它认得上一顿饭里的每一个小分子,拦截漂荡在血液里的激素,和免疫细胞聊天问好,偷听肠道细菌窃窃私语。它把每天搜集来的情报上报大脑,不然独自坐在皇宫、与世隔绝的大脑可不知道它的子民每天都在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