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_800字

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

“差序格局”或许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有4章提到了这一概念,其中3章有多侧面的论述。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事实上,当年此概念一出来,就有人质疑,费老也当即在学理上接受了这一质疑,并对这一概念做了说明和限定。在此后发表的这一系列篇章中,仅“无讼”有一次极简地提及自己用过这个概念,未再有任何论述。
在费老此后的漫长学术生涯中,就我的有限阅读而言,也不见他提及这一概念,没有更多的分析或阐述。费老的这一态度,因此,与一些后辈学者的判断———差序格局是“极有意义的概念”或“蕴含着极大解释潜力的课题”(孙立平语),是“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翟学伟语)———形成了强烈反差。由此引发了一个疑问:为什么?
其实费老在《乡土中国》的序言和后记中多次提到“不成熟”“待商榷”等不确定词汇,甚至说“初次试验离开成熟之境还远,但这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种企图。”,这不都是为了自谦。更多的是费老自己明确的认识到文中提到的很多名词像“差序格局”“社会继替”等,都缺乏严谨的论证,所以严格意义上这些名词只能是观点不是概念。
但正是这些观点,不啻中国社会学的灯塔火炬,引燃了近代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大潮。特别是魁阁研究,给当时的社会学研究带来了很大助力。费老在《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中说“我初学社会学时,并没有从理论入手去钻研社会究竟是什么的根本问题。我早年自己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了解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了解的目的是在改善中国人的生活。为此我选择了社会学。”
个人认为,费孝通当时在明知很多内容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表达,恰恰是当下学者所缺乏的。一种敢于表达勇于表达的精神;一种不在乎所谓理论贡献的精神;一种以治学和思想传播为先的精神。也许作为学术书籍《乡土中国》并不完美,但是毫不影响他启蒙思想的地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