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

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本书是克里斯多福老师的成名作《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的续篇。这本书不是指南或手册,不是为了指点你改进或疗愈你人生中重要的伴侣关系,或让这种关系更加激动人心、激情澎湃。这也不是一本使用说明书,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沟通者、爱人、朋友或家长。它讲的是,你的关系是完美设计出来的,旨在帮你体验到纯粹而持久的快乐,而你需要遵循八个无拘无束的关系的原则。

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读后感

你就是快乐本身文/渡岩陈果说,“爱自己,就是尽力地使自己活成一个自己会喜欢的人,并且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知道,爱自己是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觉知”,看到沮丧、痛苦、左右为难这些需求背后的自己并且疗愈,爱是向内求索,而不是向外求索的——你的真实本性和存在,是纯粹的、无条件的快乐的持续状态,而且外在没有爱。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他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伤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与自己的估价是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为什么说原生家庭特别重要?为什么我们不停地去追求“合适的、亲密的”伴侣?因为,你的配偶、孩子、父母、手足和亲近朋友在你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都在帮你了解你自身的真相,帮你到达你想要的“无条件的爱”的境界,我们都以为这些亲密关系能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事实上,我们是在不断完成完整的自我。小时候,为了证明我们有权被爱、有权快乐,我们通常通过哭闹、调皮捣蛋来获得得到爱和关注的满足感,长大后,我们依然在与伴侣和社会的相处中,不停地彷徨、沮丧、掉眼泪,其实我们长大后的情绪只是变得复杂了,对待情绪的方式一直是“未成年”。你竭力地去实现你认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但你知道,这些目标本身并非你努力的真正目的。你想要的只是某种体验——你认为实现目标、取得成就,就会有的体验,你认为那就是快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需要某样东西才能快乐,事实上,只有快乐才能让你快乐。快乐、爱、平和与喜悦都不会被条件所束缚的,真正的快乐总是客观存在的,“你就是快乐本身”。这些你认为的重要的东西实现或者取得让你体验到的感觉并不是快乐,那只是你暂时体验到的个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暂时的并非真的,也不会长久。你为什么愤怒:愤怒是“战”或“逃”的本能的一部分,每当动物的肉体受到威胁而又无法逃跑时,愤怒就被激活了。关于人类的有意思的事情是:(1)如果肉体受到威胁,人会有愤怒的反应;或者情绪上受到威胁,人也会有愤怒的反应。(2)即使威胁只是想象的,人也会发怒,人们因为听错了别人的话而发怒,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上,大部分愤怒慢慢的冲突都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或行为的动机,做出了错误的假设,或胡思乱想。我们有太多的人,从来都没有停下来,去面对自己的内在,看看内在到底发生着什么;我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断地对外在刺激或身体刺激起反应。在我们恼火或者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小时候的伤痛,被遗弃的感觉,不配得的感觉,心碎的感觉,恐惧、孤单、迷失、孤立、被排斥、没有归属感、失败、不够格、不重要、无价值、愚蠢、彻底失望、失落、绝望、无助、无望、遭人背叛等。要走出来你必须知道:生活中的所有情境都是中性的,本身不带有任何色彩,你用眼光看到的,只是心中镜像的反应。“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何方。我们大部分的人习惯于受苦,因为苦难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学会接受三位好朋友:接纳、觉知和欣赏。接纳:(1)每一个人的基本性格永不会变;(2)不会因为你想努力改变他人,就会有任何的改变发生;(3)你的需求不是别人的责任;(4)你的不适感不是别人的错。认清这些要点中的真相,会打开接纳的大门,你才会承认正在发生的事情本身就是这样,你不会有无奈、不顺眼、容忍等情绪。觉知:当我们见证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的注意力是:现在正发生什么,这件事情与过去的关联,以及他未来会如何演化。真实的觉知,是体验到有意识的、非个人化的注意或观察。“跳出框架看事情的发展”,也许是在锻炼这样一种觉知行为,有个工具叫“觉知回路”,就是你后退一步离开受苦的这个情景,从非个人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个情境,你的情绪化反应就会消散。这个设计工具能够帮你将觉知从观察周边转移开,并将觉知指向你内在感觉层面的体验。然后你将觉知移回外部情境,然后再回到感觉上。并且不断练习。欣赏:欣赏是敬畏+爱+感恩的奇妙体验。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你认识到:你的关系与你的人生目的息息相关,因此你伴侣说的、做的,或没做到的,都是完美设计好的,就是为了让你醒悟到人生的目的。随着你体验到欣赏——这是过程的自然延伸——欣赏也会触及对方——那个帮你觉察到恼火或焦虑的人。不试图改变他人:基本上,人们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可能会调整行为去适应自己身处的情况,但他们不会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自我概念。你所作出的这些努力依然不是改变,而是成长。(1)放下期望;(2)为自己的感觉负责;(3)沟通时,带着百分百的诚实、百分百的负责、百分百认错的意愿。成长=更多的接纳、觉知、欣赏;改变你的伴侣或自身=更多的排斥、追求和操纵。就你而言,你如何看待他人取决于你的意识阶段和情绪成熟度,随着你的成长,你对其他人的看法也在成长。情绪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压力的反应,出现有压力的情况时,不太成熟的人会离中心更远,摆出更强的防御姿态。所有的问题看来都是当务之急,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意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各自在自己的一艘船上经营风浪,孤独这种感觉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有能力去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最后,你是情绪的成年人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