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郁闷的中国人读后感《平凡的世界》
下面是梁晓声先生在书中谈到的观点,我记录了一些我感触颇深的,并且加进了我自己的思考。
1:梁晓声说,“文明的社会不是导引人人都成为圣人的社会。恰恰相反,文明的社会是尽量成全人人都活得自然而又自由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也是人心低贱的现象很少的社会。人心只有保持对于高贵的崇敬,才能自觉地防止它趋利而躬而鄙而劣,一言以蔽之,而低贱。”
我:慢慢的,我自己有了一个想法,就是世界本来就是平凡的,若为平凡的世界,要深度用脑,要进行大规模深度思考的,负责的,难解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的就交给天才吧,就交给那些喜欢这样做的人吧,大部分人只要接受一些诸如为人处世之类实用的知识,活得开心就够了,是的,就够了,我们不用学微积分,不用学高数,但是我们的大学教育恰恰就是这样的,把一切东西,历史,化学,哲学,政治…好的,坏的,一股脑强塞给我们。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记住呢?还不是在临考的时候背一下,以应付考试的吗?
互联网时代来了,有人说,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免费知识,网易公开课让每一个不曾就读名校的人可以通过网上观看大学的教程,甚至来自美国哈佛,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大量的电子书在网上上架了,一本电子书的价格从免费到几块钱不等……人人都可以享受这些机会,只有他有一台手机或者电脑。
可是?怎么我发现还要还是很少人抓住这些机会呢?
怎么回事?不是说了,每个人的机会都来了吗?人人在互联网面前都是平等的啊!!!
为什么那些贫穷的人啊,一天到晚都是在利用手机刷微信,微博,QQ,看各种各样的段子?
只是我慢慢的知道,推动这个世界向前的,永远永远是那些一小撮的人,他们专注,专心,一心一意只干一件事,就那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可能吗?在我看来,纯属屁话,我论你一百,一千个臭皮匠也顶不上一个诸葛亮。
但是这样也好,人人不可能都成为圣人,但求剩下的平凡的人,活得开心就好了。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不在于是否合道德的标准,而主要看他所做的行为有没有侵犯到别人享受这个权利,有没有损害到这个社会的福利,造成一些有响和谐的坏处。打个比喻,一个人喜欢看哲学,一个人喜欢刷段子,看我看来都没有问题,只要他们开心就好了。但是看哲学的不能诋毁刷段子的,讽刺他只沉迷与这些低等的感官享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这样选择,前提是他所做的行为不会损害这个社会。同样,刷段子的人也不能指责看哲学书籍的,不能诋毁他装清高,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
所以,只要我们最终达到的目的都是每个人活得开心,不管什么途径,那都是好的,也可以接受。
2:来自《演员与看客》
“可,在东北三省,他们是一个不小的“族群”呢!据说,有两三千人。两三千个家庭,靠他们这么挣钱过生活,脱贫。除了这一行,没有另外一行,能使他们每月挣六七千、一万多。不过他们的收入极不稳定,一旦没人招聘,那就没有收入了。他们唯一擅长的,就是表演那些。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表演场所被取缔了……所以我忧伤。如果你是文化官员,会严令取缔吗?”
“也不。不忍。取缔了叫他们一时去干什么?目前工作这么难找,失业的人在增加……祝他们目前的人生顺遂吧!当某现象与某些人的生存之道连在了一起,如果那现象并不构成对社会和对别人的犯罪性危害,如果“某些人”是人数不少的人,则我就会对“生存”二字执敬畏的态度,将文人清高的一己之见收敛不宣了。”
在这篇文章之中,梁晓声先生描绘了一个演员在舞台上为了贴合观众的喜好,不得不做出各种庸俗动作和语言。
为什么,奴隶会成为奴隶?一个原因不就是他自己想成为奴隶的吗?
所以,事实是不过是,庸俗的民众培养出庸俗的文化。
大家自己去品味这句话吧。
3:来自《兄长》
“我又暗自祈祷了:上帝啊,人间有些责任,哪怕是最理所当然之亲情责任,亦绝非每一个家庭只靠伦理情怀便承担得了的!您眷顾他们吧,您拯救他们吧……这一次,在我意识中,上帝不是任何神明,而是——我们的国……”
在这篇文章中,梁晓声回忆了家庭和政治对哥哥的迫害,最后哥哥染上了精神病,我看的时候是泪流满面。
在中国,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往往会摧毁一个贫苦的家庭!
看新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某自幼父母双亡,他自幼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放学回来就去山上割草喂猪,打柴,做饭,侍候残疾的爷爷奶奶,深夜了还要做作业…”
啊,多么的伟大啊!多么正的价值观!
等等,怎么感觉味道怪怪的?怎么我们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好可怜吗?这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责任吗?我想问一下,我们人民的主人,政府去哪里了?
难道媒体的责任就是天天报道这些悲惨的事件,而政府的责任就是在事后说,对对对,就该这样,这个孩子真是坚强,大家都要培养这种优良的中国传统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要重男轻女?除了男人可能干更多的农活之外,另外的一个作用不就是等到长辈们老了,可以有个依靠吗?
我敢说,只有中国的福利制度一天不建设起来,重男轻女的情况会一直存在于中国,当然即使福利制度建设起来了,人民的思想转化也得有一个转变期。
最后,我得补充一点,免得那些激烈的分子又讽刺我。我这样说政府的失职,并非不爱这个国家,恰恰相反,我是最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所以才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好像是一个人,明明他的脚伤了,但是他却不知道。一些人呢,是一些喜欢阿谀的小人,他们经常会这样说,“呀,看这个人的鼻子啊,多么的精致,再看这个人的双唇啊…”。只有真正爱这个人的才会说,“兄弟,你的腿伤了,请去看一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