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 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 读后感

作为科普读物,部分章节艰深,趣味性不足,未做到深入浅出,减一星。

为方便个人理解,对本书框架进行了梳理及重构。全书内容掐头去尾(序章和尾注),核心章节根据内容可拆分为四个大的部分:

1、基因形态及行为(基因、DNA、个体)

2、生命体交互进化(进犯、寄生、共生)

3、家族及种群博弈(交配、生养、利他)

4、基因的延伸作用

1)意识延伸:觅母与信息的传播

2)物质延伸:寄生与工具的产生

读过本书的人会知道这个结构基本就是全书的原有目录框架,但又会有部分章节顺序颠倒,私认为这样的调整更有利于整体结构的归纳。整体阐述顺序基本是按照个体单位由小到大。

第一部分,关键词:工具。

以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做引,回溯到第一个复制分子的诞生—基因—DNA—细胞—生命体。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推演,提出了颠覆人类惯有人本位思考逻辑的观点,即:

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

上面这句摘自书中原文,可以作为整个第一部分的核心结论,也是本书中最富营养价值的论点之一。它告诉我们,不要把人类看得太了不起,你之所以抓破头也参不透所谓人生的意义,不是因为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意义不在你这一边。它在你的基因那一边,当你能够接受自己作为基因傀儡的这个设定,很多终极命题都可以想得通透。

第二部分,关键词:进化。

作者以生命个体为单位,使用大量逻辑推理和事例来详细阐释生命体之间的几种主要的交互作用关系,和由此产生的进化,以及其所依循的逻辑。无论是作为生存基础的进犯行为,还是由此进一步衍生的寄生和共生,所有生命个体交互行为的根本动机,都是基于自私的基因延续,因此这部分也可以看做是本书的点题章节。

在此附上个人理解的进化的本质:

进化的本质其实也就是生物——基因层面也好种族层面也罢——通过个体之间的生存博弈,不断追求更加成熟可靠的ESS和稳态结构,以更好地对抗漫长而不可逆的时间线中,无可避免的衰亡的过程。

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是作者在这一部分中着重阐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生态平衡,即在策略上如何避免由于各种交互行为引起进化过程中的不及和过当。具体在书中已有充分阐述,个人以为人类社会经过漫长历史沉淀后所形成的道德、法律、社会乃至哲学体系,无一不是ESS的延展,而这也正是一切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契约精神的实质。

第三部分,关键词:博弈。

其实从第二部分开始,作者就大量阐述有关博弈论的内容,不过之前更偏重于个体之间的生存对抗,而这个部分则更偏重于带有家族和种群关系个体之间的非零和博弈。

作者通过对生命个体伴侣之间、亲子之间、相同种群内和不同种群间的合作伙伴等四种代表性亲密关系的详细解构,着重分析了各生命体间所广泛存在的利他行为,及这一看似与自私基因理论无法自恰的行为其动机的合理性。

这部分内容使我联想到了体外子宫的发明引发的女性解放在人类社会结构进化层面的意义。与此同时这若干章节也使我们明白,揭开亲缘之间看似美好的脉脉温情的掩护,家族个体之间由基因所主导的彼此剥削与欺骗在进化上要比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有意义得多。

第四部分,关键词:影响。

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本书在完成了基因在上述具有主观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的讨论之后,对其针对不具备主观意识的客观世界施加影响方式的讨论。

在这一部分的上半部分,作者初步探讨了意识本身。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意识是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并不带有任何一个具体生命载体的主观成分。作者基于其与基因繁衍方式的类比,给这样的意识或者说思想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觅母,并详细阐述了觅母传播行为和基因繁衍行为之间所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这令我不禁联想起觅母意识进化对于基因物质进化的挑战,在这里我忍不住开了个脑洞。

我以为如果觅母——即意识单元能够作为新一代的复制基因存在,那么它最终有可能背叛且战胜实体基因,人类将脱离肉体桎梏,借助成熟的AI技术脱胎换骨(具体实施办法参考电影《超能查派》),甚至脱离一切载体以自我意识云形态存在,达到永生。至此,人类将脱离传统定义的生物范畴,成为新一代的纯能量意识基因体,取传统实体基因而代之,在宇宙尺度的空间海洋中开启新一轮的自我复制、传承和变异,再经过漫长的竞争和自然选择,进化成为某种超意识结合体,使之成为搭载人类个体意识的生命机器,存在于更高维度的宇宙空间,正如今日实体基因对我们所做的那样。

第四部分的下半部分内容,也就是本书最后一章,相对更实际一些,讨论了基因通过何种手段得以在物质层面影响客观世界,被寄生或共生生命体在这里也只是被理解为一种活的工具而已。

作者在这里又有一个大胆却又值得思考的想法,即人类本身就是一个不同生物的共生体。也即是说,抛开传统的人体概念不谈,其实我们本身有可能也只是一个叫做大脑的生命个体因为行动需要,于是和另外几种叫做手脚眼睛耳朵的生命个体的集合而已。当然这个比方有点简单粗暴,但基本应该能够还原作者的论点精神。

最后再用书中的两句话作为这篇读书笔记的总结:

一、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二、生命历史倾向使生物演化为独立而统一的载体,这个理论的三个支持理由可以分别称为“回到绘图板”、“准时的时间循环”和“细胞统一”。

还有最后一句,是我最喜欢的:

行星上的智慧生物,当他开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时,他才算成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