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读后感在需要治愈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果然有极佳的治愈效果。在倍感孤独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才发觉,孤独是人生常态。你懂什么、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在我十三年的努力中,你是无影无踪的,我们早已从彼此的世界消失了。感谢命运,让我们不再相遇。我们不需要聊天,因为我们切实地无话可说。心理学学到最后,就会失去同情心。因为你总会发现,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某种程度,人可以说越爱越孤独、有了爱就有了要求,有了控制欲。而没有人能被你控制,于是孤独开始了。1.刚开始建立亲密关系时,我们对自恋幻觉很有信心,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梦中情人,他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于是,自己信心百倍地付出(A),同时渴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象给予回应(B)。但是,这种梦幻感一定会被破坏,因为对方必定不是按照你的想象来行动的,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爱你。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当发现不能获得B时,我们会发生冲突(所谓冲突,就是在表达C),但冲突并不能真正将对方纳入自己的幻觉世界。最后,我们累了,所谓累,是我们觉得这套ABC的游戏玩不下去了。这时,有些人会改变自己的那一套逻辑,而接纳对方的真实存在。对此,我们会说,他们磨合成功了。2.我们都想做好人,并想用好的方式对待某人。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然而,我们这个所谓的“好的方式”常常是有问题的。并且,我们使用“好的方式”时,有一个隐藏的逻辑:我对你这么好,你应当给予我回报。对回报的渴望也不算是问题,但关键是,我们还渴望对方用某种特定的方式给予自己回报。如果对方不仅给了回报,还恰恰用的是自己所渴望的方式,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真爱自己。否则,我们就会失望,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好,并生出想远离这个人的念头。对方也会执着于类似的渴望。更多情况下,契合是不可能的,不管一个人多么爱你,他仍然不能如你所愿,自动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的“好”。甚至,即便知道了你的渴望,他仍然不能甚至不愿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因为,一旦这么做,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就不存在了,他就沦为一个工具,一个满足你的梦想的对象。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3. 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这种诱导无处不在。用普通的语言来说,这种诱导是强加;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种诱导便是投射。如果投射成功了,这个女孩下次果真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对待他,那么,这便是认同,即这个女孩认同了他的投射。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机制,每一个人际关系中都充斥着投射与认同。一般情形下,我们尽管玩投射,也渴望对方认同,但对方并不是非得这么做不可。对方没这么做,我们也不是太失望。然而,有些人会特别执着。他投射时,抱着强烈的愿望,渴望对方以他所希冀的方式回应他,如果对方不这么做,他会严重焦虑,认为对方不爱他。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孤独的游戏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换一种说法,即玩这种游戏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认同,但却拒绝你投射他认同。这样一来,这个关系就失衡了。这样的人,他看似在乎你,但其实他在乎的是他投射到你身上的幻象,他会诱导你或强迫你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对待他。而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他会视而不见,他既不关心你的想法,也拒绝真正了解你。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觉得特别受压制,因为你只有按照他所渴望的方式对他,他才会满足,除此以外的任何方式,他都不会满意。投射性认同的游戏中藏着一个“你必须如此,否则……”的威胁性信息,它完整的表达是:“我以我好的方式对你,你也必须以一种特定的好的方式对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不过,玩这个游戏的人,通常只意识到前半句,即“我对你好,你也该对我好”,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威胁信息。但作为被投射者,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威胁,你会感觉自己没有选择权,你不能按照你的意愿对他表达你的好,否则他会不满意,而且你还会付出代价。4. 投射性认同的游戏并不罕见,它有四种常见的类型:(1).权力的投射性认同。玩这个游戏的人,其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2.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其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3.迎合的投射性认同。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大坏蛋。(4.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我这么性感(这么有性能力),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性无能(性冷淡)。权力的投射性认同与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相辅相成,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常见的孤独的游戏。前者表达的含义是,我很强大,你很无能,你必须听我的;后者表达的含义是,我很无能,你很强大,我必须听你的。如果一个执着于权力游戏的人碰上一个执着于依赖游戏的人,两者会相处得相对比较默契。5.我们常幻想,爱就该有这样的境界—我不说他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并很高兴地实现我的想法。我们也常说,我不会为了一个人改变自己,但如果有人爱我,他就得为我改变。如此一来,爱人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就被抹杀了,而仅仅沦为“我”实现自己想法的一个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