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第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读后感

《兄弟(第3版)》_精选读后感1300字

昨晚一不小心熬了个通宵,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自己快羽化而登仙了,补个短评。

这本书前半部分写的很好,有太多动人之处,尤其是宋凡平,余华把他塑造的太完美,铮铮铁骨,却又有深入骨髓的温柔,这样的人真的太吸引人了,然而,余华最擅长的就是将美好的东西在你面前打碎,于是,在余华笔下,宋凡平最后的归宿就是在车站被一堆人活活打死,面目全非,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那封给妻子的信。

后来,他的妻子李兰回来了,她在丈夫死去的地方捧起那些混着血液的泥土,小心翼翼地装好,直到七年后她死去之时,那些泥土她仍然保存着,只是已经又黑又硬,他嘱咐儿子要将那些泥土撒入他的棺木,这样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不得不说,余华将李兰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她的前夫在她临产前一天因在厕所偷看女人的屁股而掉进粪坑淹死,这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屈辱,让她始终无法抬起头来。而后,宋凡平出现了,他们相爱,他们结婚,虽然在他们结婚一年零两个月后宋凡平就在文革的洪流中被打死了,但这段短暂的婚姻给她带来的东西成了她往后一生的精神支柱,是宋凡平改变了她,她不再是那个胆怯的女人,她变得无比强大,她独立料理亡夫的丧事,像亡夫生前一样始终昂着头,不让自己掉一滴眼泪,又独自扶养幼儿长大。直到她儿子李光头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而被抓住游街示众,她才彻底被击垮了,她失去了精神支持,很快就病死了,在即将病死之前,她替自己买了一口最便宜的棺木,安置好了儿子,提前料理了自己的身后事。

书的前半部分动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给李光头他们一口热包子吃的苏妈,比如帮宋凡平收尸的陶清,等等,无法一一细说。

对于书的后半部分,争议很大,有些读者认为余华把后半部分写垮了,而有些读者则认为后半部分虽然看似荒诞,却十分真实,他们认为之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后半部分,只是因为大家不愿意承认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荒诞的世界里罢了。从我个人来看,书的后半部分似乎有点为了荒诞而荒诞的感觉,虽然它可以反应一些真实的社会问题,但还是有些太夸张,最主要是让书中的人物形象与前面的所描绘的严重脱节,又缺乏基本逻辑性,最主要体现就是宋钢。

宋钢和李光头是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碾了又碾,却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的两个人。宋刚正直、忠厚、坚强也聪明,他的性格不同于李光头,却也是十分有韧性的一个人,他骨子里遗传了宋凡平的血性,这在他小时候的很多事迹中都有体现。而书的后半部分,余华把他写成了一个除了吃苦耐劳、重感情、忠厚之外一无是处的呆子,还不是一般呆,极其死脑筋的那种呆。我不知道余华是不是想像毁灭宋凡平一样毁灭宋钢,强行把他写成一个极具悲剧性质的人物,又或者是想让他与李光头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想法我无从知晓,只是个人感觉,这个人物写到后面真的写崩了,每个人的人物性格都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但书的后半部分对宋钢的描写显然没有遵从这种脉络,严重脱节,又没有合理解释,有种为了背剧而悲剧,为了荒诞而荒诞的感觉。

头晕,不写了,睡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