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读后感_1000字

读后感

《八万四千问》读后感1000字

苦海之所以苦不是我们身处之地是苦的,而是我们的执念是苦的。

——题记

这本书是关于藏传佛教的通俗读本,宗萨仁波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开示深奥晦涩的佛教教义,既古老神秘又充满现代气息。庸常之人,不敢妄评,略谈一点儿感受。

关于佛教:“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是渡众生脱离苦海的船。苦海之所以苦不是我们身处之地是苦的,而是我们的执念是苦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而是通过累世以来形成的偏见而呈现出的幻觉,这些幻觉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便生出种种的执念。

关于因果与轮回:在宗萨仁波切看来我们“有能力去拥有自己想要的那种命运,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因缘的结果就是命运,而因缘是可以控制的,就像我们的面相,特别是三十岁之后,内心决定你的脸,要美颜不能少了修行安忍。

关于修心与修行:我理解的修行是戒律下的清苦生活,宗萨仁波切颠覆了我对修行的认知,他说“为了修行佛法,你不必放弃任何真正的享受。事实上,是精神之道让你更加享受生活”。原来修行不必拘泥于形式,无形的实胜于有形的虚,它的本质是要从执念中出离,重建对心的控制。

关于修持与生活:“修行佛法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生活和工作,而是能更好地对待生活和工作中那些不可预见的变化”。那些不可预见的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令我们恐惧带给我们焦虑,唯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接纳生活,才能克服恐惧走出焦虑。

关于烦恼:烦恼的本质是“看到无常的事物却视之为永恒;看到很多的零件和粒子却视之为一个整体;看到相互依存的事物却视之为各自独立的存在;看到全然短暂存在的事物却认为它有个坚固的自我”。看透烦恼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有烦恼,而是学会正确地看待烦恼,令自己的心识习惯于善良、慈悲、清醒、理智的状态,活在最美好的当下。

宗萨仁波切还开示了关于活佛转世、上师与传承、关于死亡等等佛教知识,很遗憾卓玛佛缘尚浅,未能与之结缘。

宗萨仁波切,一位从出生就注定成为不丹活佛的人,害怕被人期待,不愿意被神化,说过违心的话,有个性有脾气,恋爱时也会盲目。我惊讶于他言论的大胆与坦诚,很欣赏他的勇气,那是完全接受真实的自己之后才会有的无畏,而我们惯常的积习是在脸上涂抹油彩,日子久了,以至于连自己都忘记了原来本真的模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