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三部曲》读后感_900字

读后感

《林语堂三部曲》读后感900字

林语堂三部曲《朱门》《京华烟云》《风声鹤唳》。三者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都寄托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和人生理想,当然《京华烟云》是最精彩的一部。
《朱门》是以师范学院女生杜柔安和上海《新公报》驻西安记者李飞的恋爱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俩人相见,相知,相恋,相思,到相守的过程,故事的背景是在30年代初中国西北部,表现了善与恶的冲突,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他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1939年发布首版英文版。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故事的前半段,感觉像民国时期的《红楼梦》,曾家,姚家,牛家,孔家,随着国家命运的变化,各个家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姚木兰是姚家大小姐,一个集美貌,智慧和善良为一身的新派女性,,在经历了人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后,抗日战争爆发了。军阀混战,民国初年到日寇侵略时期,中国上层社会的人民也难以幸免,虽然他们因财富而享受各种社会特权,然最终难逃流离失所的厄运。故事的结局,以姚木兰和家人向大后方迁徙逃生,并不断收留孤儿结束,因为作者的写作时间是1938年,抗日战争最黑暗的时期,姚木兰作为母亲的形象,以及她收留的孤儿,代表了国人必胜的勇气和希望。
《风声鹤唳》是《京华烟云》故事的延续,主要写了姚木兰侄子博雅与命运挫折的少女丹妮的爱情故事。战争爆发,让丹妮由一个富家姘妇成长为一个战时义务工作者,而博雅由一个富家少爷,最终因杀死日本鬼子而牺牲生命,这其中,引导这两个人蜕变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老彭,老彭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人抗击外族侵略的一种意志和精神状态。
这三部作品,都有较多的铺垫。总体感觉犹如某些大牌的衣服设计,初看不起眼,上身效果非常好。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要有必要的耐心,你会愈看愈有滋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