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读后感_1600字

读后感

《人间食粮》读后感1600字

看完《人间食粮》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一部日本动画片《春宵苦短,前进吧少女》,虽然一个是哲学类的散文书一个是动画艺术,好像不应该有什么交集,但在我看来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是殊途同归的,它们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就是去不断的体验生活,深入生活,依照欲望与内心而不是过去的经验法则来探寻生活,以追求快乐作为人生的所有驱动力,以满足欲望作为人生的追求。

《人间食粮》里纪德化身为一个以欲望为导向的自由人,他体验了一切能够体验的生活,并将这种生活以劝导的方式讲述给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拟角色。然而,我明白,他真正的灌输对象是站在那虚拟角色背后的你与我。

他要我们放弃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是一种以经验和过去为支撑的思想,它的逻辑支撑点来自于归纳总结。因为过去如何如何,所以现在与将来也应该如何如何,这就是教条主义的推理过程。教条主义是一种束缚人的思想的思想,因为它会让你总是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与经验中,并且它还会让你忽略现在的征兆和未来的可能性,从而完全以过去的经验作为现在与未来的导向,这是很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诗人的才思枯竭和骑士的停滞不前。所以纪德说,要活在当下,要抛弃过去,要忘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的体验才能永远保持新鲜,未来才能充满各种可能性。

他让我们遵循快乐原则。在这一点上他的思想似乎与边沁的哲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边沁认为最大的道德莫过于使最大多数的人获得最大的快乐,而纪德也强调快乐,他似乎认为一切行为如果以追寻快乐作为动机,那么就是可以去做的。他甚至于认为追求快乐是人最应该信奉的真理,而这种思想恰恰与叔本华的人生悲剧论相反。叔本华认为人的生活中苦难多于快乐,人生是一场显而易见的悲剧,为数不多的快乐只是点缀而已,显然叔本华过于认真且谨慎的看待快乐这个概念了。而纪德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快乐的曲调,而所有的痛苦与悲剧是人自己所寻找的,因而人有能力将所有痛苦都化为快乐,纪德对待快乐问题过于唯心主义了,按照纪德的说法人世间根本就不存在苦难了,当然,他也提到要将自然灾害等苦难排除在外,但即便如此,纪德的快乐原则仍然有些唯心主义,并且存在过度放纵自己的嫌疑。以这种角度来看待纪德的快乐原则的我显然是他口中的那个教条主义者。

纪德说要满足所有欲望。在我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相比于动物人有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来将自己的欲望付诸于行动。如果人只是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欲望(本能)的结合体,那么纪德所倡导的满足所有欲望就完全是合理的。然而,人正是因为有了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所以人就不应该再像动物一样完全以欲望作为行为动机。至少,在教条主义者来看,道德伦理是永远不可逾越的高墙,我虽然称不上教条主义者(不够资格),但在这一点上我却有几分同意。我们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前提是不妨害别人。如果完全抛弃了伦理道德的规范,我们岂不是又脱掉了现代人的外衣重新回归动物行列了。至少我认为,存在比欲望更强大的力量,那既是理性的力量。

我在上面以逻辑思维或支持或反驳纪德的主张或者寻找他论述当中存在的漏洞,然而《人间食粮》更应该以情感的基线来解释才对。现在抛开逻辑,只论情感,纪德要我们追求快乐,满足欲望,是要我们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忱,永远有勇气去追求,永远不被过去的自己所绊倒,永远不被经验法则所捆绑,其实我认为他最想表达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终点,但生活的过程才是最为美好且可贵的,但其美好与可贵的前提是,只有每条可能之路我们都踏过,每个盘子里的美食我们都尝过,每条深浅不一的河流我们都淌过,每个值得爱的可人都被我们爱过,这生活方可真正被称作生活。显然,这标准太高也太难于实施。

我只求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尝不至于让我眼花缭乱的有限的美食,淌几条不会把我淹没的河流,爱一个我心中的可人。是的,我就是教条主义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