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佛语(精选97句)

摘抄

  早晨佛语 一

  1、人因为复杂而痛苦,因为简单而快乐。追求快乐的过程,就是追求简单的过程。离复杂越远,你越自在;离简单越近,你越快乐。快乐并不复杂,快乐就这么简单。

  2、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你根本不可能凭懊恼一下子就消除懊恼.解脱烦 恼的。再加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所以应该做的是尽量少把精力用在对过去 发生的事的反思中,放下,就可以轻松,就能继续前行。

  3、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

  4、立志修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迫,而有修道以求解脱的冲动;另一种人是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对后者而言,生活体验与挫折只会使他更加坚定信仰。

  5、【经典禅语】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6、【佛心禅语】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善于动脑,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

  7、【佛心禅语】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就像变幻的天气。当你觉得悲观失望的 时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但如果你选择一种乐观的 生活态度,你的生命中就会一直充满阳光。

  8、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修,修杂念者,一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唐)善导《观经散善义》

  9、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10、一法师日,圈养的动物一生郁郁寡欢,难见阳光,因此身上充满毒素,食这种圈养动物的肉如同服毒,我们的身体怎么会健康,又怎么会不得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结合日常观察,细品法师之言,还真不能不信。

  11、思念礼供如来力,普覆我等有情众;诸法增益人天需,无子痛苦常远离;不舍菩提长善法,二障消除人天乐;远离暗冥魔害敌,供养怙主无恼害;速得禅定陀罗尼,习得胜慧消恶习。愿我临欲命终时,生彼净土莲花中;福智功德悉圆满,妙如光音王如来,得蒙授记愿欢喜。

  12、极少有人会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还能行动自如?今日财势顺利,明日有无不测?人常处于“悔不当初……”的懊恼中,想做却力不从心,后悔又已太迟!此时不仅罪业层层叠叠,甚至到了临终仍惶惶不知所归。

  13、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短往往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

  14、佛家认为,智慧有“佛智”,有“俗智”,“佛智”明了生死究竟的圆觉智慧,无挂无碍,“俗智”只是有所知识.有所领悟,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在俗家人看来很高的智慧,在佛家看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15、【佛心禅语】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即名为慧也。——《大珠禅师语录》卷上

  16、六中意识起闻思修,熏于本识,成闻思修善法种子,本熏无明,令其渐薄,无明薄故,起阿陀那执我亦薄,执我薄故,生起六识起惑亦薄,如是展转,有过斯尽,有德皆备,真修如是。(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

  17、除非不得已不要轻易爽约,不管什么原因,爽约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自律。爽约的开销往往需要诚信埋单,爽约的次数越多,诚信的储蓄就越少,实在得不偿失。今天虽然身体不适,日头又毒,但还不至于必须爽约,我践约了,身心很舒坦,不适竟在不知不觉中减了七分。

  18、如果能消除内心的苦恼.忧虑,使心智大开,了悟道理;或成功远离淫欲之事,勤奋进修,并能将自己的心得传播给他人,以道度人,即是忍辱。

  19、一富人请教禅师,为何自己有钱后变得更狭隘了?禅师带他到窗前问: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说:外面有山有水。又带他到镜子前,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禅师笑:窗户与镜子都是玻璃的,区别只是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就这点银子,就使人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2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无论是无心之过或有意之失,并不是太严重的事,重要的是知过悔改,佛法常劝诫世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了过失应知忏悔,才能及时消除罪业。

  21、【佛心禅语】 龙树菩萨曾经在《亲友书》中说过:应如水上画画一样,立刻忘掉别人对我们所做的不好的或令我们烦恼的事;要像石头上刻字一样,常常牢记别人对自己所做的好事或佛菩萨之功德。

  22、【佛心禅语】 当你记恨别人的同时受伤害的却是自己。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以涌 泉相报;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 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自会有人相助。生活就像面镜子,学 会了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23、【佛心禅语】 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24、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只要相信那就是自己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人生,无论遭际如何,都能活得很精彩。

  25、能诚必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能互相信赖就没有欺骗的形态。所以,具备诚信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希望人人心怀纯诚厚德,培养诚信,用最纯真.最诚意.最信实的态度来共创人间净土。

  26、【佛心禅语】 善待他人需要一颗爱心。向别人奉献自己的关爱,不图任何回报,本身也可以成为幸福。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它的高尚性会使人产生从来没有的满足感和轻松感,因而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的体验。

  27、江南鸟儿啁啾,在这样一个净土,它们的鸣声是最清脆的,它们的声音里,只知有爱,不知有恨。鸟鸣如天籁,伴着水声,伴着花香,在绿荫深处,在寂寞深处,在禅心深处。

  28、在坎坷崎岖的道路上奋斗,固然也是有意义的人生,但是如果前程顺利的人生,更可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如果要前程顺利(少灾少难.逢凶化吉),就必须注意善因善缘(人际关系.广结善缘),勤修因果必获福报,前程顺利贵人相助,自然是最幸福温馨的。

  29、通论大小乘经,同明一道故,以无得正观为宗。但小乘教者,正观犹远,故就四谛教为宗。大乘正明正观,故诸大乘经,同以不二正观为宗。(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

  30、是菩萨自行檀那波罗蜜,教人行檀那波罗蜜,赞叹行檀那法,欢喜赞叹行檀那波罗蜜者.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摩诃般若经》卷十九,转不转品

  31、古教有云:声闻尚有出胎之昧,菩萨亦有隔阴之昏。况近时薄解浅悟,而自救不了者乎?纵有悟处深,远见地高明,行解相应,志在度人者,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此浊恶,化此刚强,此亦先圣之所未许。如以未完不同之舟,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明)天如惟则《净土或问》

  32、【佛心禅语】 “一半一半”的世界:缺憾是特意留下来的,当你感到缺憾,就意味着你体验到了人生五味,拥有了完整的生活体验。

  33、资助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资助。供养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供养。礼敬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礼敬。礼拜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礼拜。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34、【佛心禅语】 爱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灵良药。爱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净化自己。拥有爱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3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218】击石生火,激人成祸。是鱼死,就是网破。将相不和,国必有祸。水行船,见风使舵。苦日难熬,欢时易过。酒学仙,无酒学佛。做牛要拖,做人要磨。非圣贤,孰能无过。

  36、佛教讲“空”“无”,要有四大皆空的认识,所谓四大皆空不是一般人说的酒.色.财.气。要从“万有的因缘”上看,从空无中认识人生,“真空才能妙有”。

  37、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而来。要想摆脱痛苦,必须看淡虚名浮利;想到得到幸福,必须舍弃虚名浮利。

  38、道德示范缺失,就难免出现极个别的无道之人,或许这个人的本质极差,魔鬼一牵就走;或许这个人的本质还有药可治,但看不见天使,最终还要恶化。多数人或受教于家庭,或自律于自我,再颓废,道德的底线也不会破,但是,若社会风气过于浮躁,你便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有底线。

  39、无论是贫贱.荣辱.得势失势,到头来终究都是一场空。去掉差别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你的心就会变得平和.开阔,佛心也会由此而生。

  40、当利益相关者持怀疑的眼光看你的时候,要么是你的诚信真有问题,要么是对方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倘若出于故意,说明你的品行有问题;若是出于无心,你需要反思并尽快重建信誉,刻不容缓。如果是后者,倘若出于对方心理阴暗,你无需理会;若出于误会,你就用真相来消除。

  41、这世上,许多看上去长不出希望的荒地,只要用心开垦,播种,都会有收获。别沉浸在世俗的眼光中,别让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的方向。——湛弘法师找回内心的纯粹和充盈,无心而求的快乐之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

  4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在待人处事上,也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观,依每个人修持的不同,表现也就不一样,修养好,能够包容与尊重别人,你就容易不为“外境”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反之,如果你自我意识强,喜欢计较的话,就常会因为“外境”而不能安住身心。

  43、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病者不可不看。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四分律》卷四十一

  44、人有道德上的瑕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常常拿这样的瑕疵炫耀,炫耀本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炫耀竟然会获得众声附和,甚至喝彩。假如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倾听的人,稍作回顾,是不是发现自己常常会经历这样的场合呢?这不是众人皆醉你独醒,而是一种你无法容忍确又无法躲避的悲哀。

  45、以一分诚于内的感恩心待人,以一分彼此信赖的心意从事人间事业,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多么纯真恳切的人生轨道。

  46、【人到中年遵守八个戒律】人到中年,会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佛教有八戒能修身养性,中年人在健康方面也有八戒:①戒发怒;②戒过劳;③戒懒惰;④戒忧心;⑤戒攀比;⑥戒争斗;⑦戒多食;⑧戒自负。

  47、【佛心禅语】 要让口舌上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慢说,在说话之前考虑一番, 不要让往日的习惯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48、【佛语禅话】破坏大自然,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浪费资源,等于浪费自己的福德;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的生命。终亏损的还是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如果你真的疼爱自己的话,应值得慎重。

  早晨佛语 二

  1、【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的生命和身体所受到的苦痛和快乐,都只是心中的一种感觉和认识,很快就会消失。即使能够历经再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产生另外的一种感觉和认识。

  2、念者,我说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念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念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求者,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求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求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求有智,为成就彼求故。《中阿含经》卷三十三,《释问经》

  3、夜晚已经过去,太阳已经升起,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噩梦,晨风都会为我们抚平。那些已经逝去的生灵,是我们必须活着的原因,在这个速度的时代,天灾和人祸总是并行。是哪一只手制造了夜晚的。晾悚?生命之轻何以变得愈发不能承受?早晨醒来的人们,在继续上路的同时,要学会叩问!

  4、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且将繁弦急管,交付给丝竹清音;用凡尘烟火,换一盏玉壶冰心。在无常世间,面对不可预测的明天,今日所能做的,就是静心坐禅,养我性情。让自己,慢慢从乱世风烟中走出来,变得干净而明澈。

  5、【佛心禅语】 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耕云先生

  6、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诚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详和乐。

  7、【佛心禅语】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个道理: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 各种不期而至的境遇中学会忍耐,忍则有益,斗则必损。忍得一时之辱, 才能得到更强大的力量和更长久的发展。

  8、【佛语心经】 生与死组成了一个持续不已的动态过程,生命日夜流向死亡的海洋,而死亡的海洋又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每一刻时间都一去不复返,因此要积极面对人生,不断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如果庸庸碌碌.消极低沉,就辜负了宝贵的生命。

  9、在平凡清淡中过着安详而有意义的人生,因为没有患得之心,相对的便没有患失之苦。反之一味追求欲爱,得不到满足,就会沉溺于忧愁惶恐之中;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容易丧失自信,怯懦逃避。

  10、【佛心禅语】 清远禅师却分明在说,天亮时见到老茄,老茄是存在的;而夜间那百余条索命的蛤蟆也曾经有过,不能否认。其实,离开情念,说是茄子就是茄子,说是蛤蟆就是蛤蟆。又有多大区别。过多地纠缠于没有实际意义的事物上,是大可不必的。

  11、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其实就是莫大的幸福和人生的智慧。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觉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白我。

  12、造成投生的是爱欲,它伴随着喜与贪同时生起,四处追求爱乐,也就是:欲爱.有爱.非有爱。在世间有可喜与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爱欲就在那里生起,在那里建立。南传《大念处经》

  13、慈悲与智慧的交融,是心灵的和谐.完美与圆融,它使人能够不断探索生命的奥义,同时看到真正的自己。携一颗佛心,展一双翅膀,不畏浮云,只在生命的巅峰自在微笑。

  14、于一切法但取一行,极随顺者,所谓无生,是为禅行。又复无有少法可取,是为禅行;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乃至不取一切诸法,如是平等,是为禅行。天子,入禅行者,乃至无有一法相应,无合无散,是为禅行。《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15、物质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富有慈悲。真正的动力是心力;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还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16、【心灵禅语】 不要贪恋高官厚爵。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领导者被称为人民的公仆,本来应该没有高官厚爵可言,可是偏有人把人民授予自己的职位当成了官位.爵位。这样的领导者,当然无“公仆”意识可言了。

  17、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归生命的原点。智者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原点,因为他们洞悉人生的意义,懂得生命的大美。我们这些常人,很少关注这个生命的原点,却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从而忙忙碌碌地消磨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被动地回归原点才豁然开朗,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

  18、【佛心禅语】 佛家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世人却往往为虚荣心.自大心.卑贱 心等诸多心魔所网。世人若能将一颗尘心从中解脱,可修圆满之功德。

  19、【社交沟通】有时候,相距仅在咫尺,仿佛就在天涯,相见如同不见,能不碰见,就不会去遇见,心神永难沟通;有时候,千里之外,却总感受每日的零距离亲密接触,只要一声召唤,哪怕隔千山万水,也要无畏相投。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而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20、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便能让心灵达到一种从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21、【佛心禅语】 正邪只在一念之间,对于人生来说象是在做选择题,是选择天堂还是 地狱,由你定。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佛说:“这个心,一念 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的确,是升天堂,还 是入地狱,是值得每个人都思索的问题。

  22、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佛遗教经》如人执小木,而入于巨海,人木则俱没,懈怠俱亦然。《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4624

  23、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24、空口说空话就是戏论。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谈起话来头头是道,法也讲得很好,但却不能拿来应用,这就是戏论。把佛法当道理来研究,只说而不能行也是戏论。

  25、一个人除了追求物质的财富,更要追求内心的财富,因为外在的物质追求,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若一味追求物质,则内心将时常感到空虚,所谓“知足常乐”,唯有心里的财宝,才能使自己真正感到快乐。

  26、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最终被晾晒成了的坚强。生活禅意悲喜中找找,淡悟中领会。有些事,看重,会被事所困,乱于心;看淡,会悠闲轻松,静于心。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有花,有蝶,有阳光。

  27、今日虚度,放纵一回。发现路远和路近是相对的,譬如去同一目的地,有两条道,一条距离远,一条距离近,走距离远的那条可能先到达。道理很简单,近的或堵车,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或正在修路,要求车辆绕行;而远的那条因为远,车辆稀少,路况也好,反而畅通无阻。由是观之,走捷径风险很大。

  28、【天天禅语】佛陀曾经说:“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只是指明正确的真理,才能令人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想要清净罪业.远离痛苦.证得觉悟以及获得解脱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29、禅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宽度和量度都是禅的智慧。心宽,放下一切自我执著而引发的烦恼;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30、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31、不要怨人情薄似纸。势利的人所给你的,原本就是虚假的真诚和虚妄的热闹。只是,你愿意活在这种虚空里。热闹散后,只好照单全收所有的凄清和悲凉。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优点的人可能是朋友,但最谙熟你缺点的人却是敌人。

  32、【佛心禅语】 他必须于日常生活中把它淡化掉,使自己悟了的一种人生新境界,变得很熟悉(生处使熟),过去前尘幻影所覆盖的阴暗面,必须反省.发露.彻底忏除(熟处变生)。一耕云先生

  33、【经典禅语悟道】 烦恼,注定是幸福生活的拦路虎。是,倘若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已经流逝的日子,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烦恼都是自找的。要放下一切,欣赏四季独具的情趣和韵味,用敏锐的心去感悟体会,不让烦恼和成见梗住心头,便随时随地可以体悟到“人间好时节”的佳境禅趣。

  34、是身众秽器,犹如贮粪瓶,凡夫无智慧,恃色生侨慢。鼻中涕恒流,口气常臭秽,眼眵虫遍身,谁当生净想!《大宝积经》卷九十六,勤授长者会人在世间,譬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当疾行道!《三慧经》

  35、【佛心禅语】 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于日用而不知;想变体殊,趣业缘而莫返。茫茫今古,谁了本因?——《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36、给事留一个机会,给人留一个空间,给己留一份尊严。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包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漂泊于俗世,忙碌于红尘,人生,最难得的,是好心态;最难放的,是真感情;最难忘的,是人心人;最难求的,是被人懂。

  37、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和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要向外寻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和挖掘。

  38、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一《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39、作为妻子,应该如何对待丈夫?佛经所说的五件事,乍看有些大男子主义,实则是妻子的本分之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观念的转变,夫妻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佛所说的五件事,仍具有现实意义。

  40、于小罪中,生极重想,设其作已,恐怖忧悔。《优婆塞戒经》卷七,六波罗蜜品勿自恃持戒,轻毁犯戒者,恃戒凌于人,是名真破戒。《大宝积经》卷三十五,菩萨藏会

  41、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42、站在他们身边,我会不由得自惭形秽,我开始反观自己,细心体会着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慢慢发现自己的心似乎在偏离最初的航向,偶尔也被外物所扰,深陷困惑,常常忽略心灵内在的情感需求。

  43、家庭贫穷,生活拮据,不一定是因为运气不好或社会分配不公,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运气再好,社会分配制度对自己再有利,迟早必然陷入贫穷中。《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所谈的六种“钱财日耗减”的不良习惯,正是许多人变贫的原因。

  44、【佛心禅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青原惟信禅师》

  45、做事如同驾车。新手上路,往往手忙脚乱,一刻也不闲着,反而东磕西撞。当然他也会怪罪人家的东西放得不是地方.路不好.路障多等等;但这些“客观”的事实,在老手那里似乎都不存在。

  46、一个人在天堂入口被拦下:请出示门票。这个人一摸口袋:糟糕,忘买了。在补票窗口,售票员检索了半天:没有你的预订票。这个人抓耳挠腮:我本来就没有预订嘛。售票员说,那你只能去地狱了。谁才能预订天堂的门票呢?答:德行.善良和爱。

  47、教书那会儿,学生问我:为什么觉得读书没意思?我答:是老师教得没意思。学生再问:为什么老师教得没意思?我答:因为校长觉得这样教非常有意思。这段对话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后这段对话好像还没有太过时。

  48、三餐量腹依时候。这是健康长寿最基本的方法,我们饮食要“定时.定量”,而“食不可过饱”“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及“布衣暖菜根香”,都值得我们铭记.深思.力行。

  49、【佛心禅语】 我们常常想得太多,该想的.不该想的全都丢进脑子里,积压过久, 全成了疏通不开的烦恼,将我们的心紧紧裹住无法呼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