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觉醒读书笔记3500字

读书笔记

设计的觉醒

作者:田中一光

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人骨子里对细节和质感的偏执;岛国人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调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消费文化在日本的白热化发展导致的市场极度细分,这些日本的特殊性所衍生的设计特质给国人探寻自己的设计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引导。日本设计在国内的反响让我们认识了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一批中坚力量: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而作为这些设计师的前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在追根溯源中,我们期待国人对设计本质的不懈求索精神,终将觉醒。

设计的觉醒读书笔记

最近我可以说是对日本的设计耳濡目染,看了很多书,欣赏了很多日本设计师的一些设计。最后发现日本是一个很神奇而独特的东方国家。

对田中一光先生的了解,最开始是在原研哉的书籍中发觉的。这位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设计大师对日本的设计影响非常大。

这本书其实不叫书,而是把田中先生零碎的游记,感悟,经历的小文章堆在一起组成的,但是却有各自的联系。

文章有些地方突然就冒出一些金句,有些地方写的太感性看不太懂,有的地方又太写实,没有代入感。不管怎么说,看了这本书,我对田中一光的了解和对日本设计理念乃至整个设计世界的了解都提升了一个级别。但我知道设计是没有定论和条条框框的,毕竟作为Designer我们必须要有灵活的头脑。所以我也只是触及设计领域的冰山一角而已。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一大堆~

第一章

品牌设计:好的产品+好的推广信息+好的展示平台。二十世纪,是汽车、飞机和电视的时代。汽车破坏了环境,飞机消除了不同文化的独立性,电视则使得富有人情味的人类交流逐渐散失。海报慢慢从宣传媒体领域脱离出来,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简单,使得海报可以瞬间吸引眼球,使形象被记忆。没有文字的海报是存在的,超越语言“一看即懂”是视觉设计的沟通的最终目的,但是没有文字的平面作品,总会让人感觉缺乏现实感。在信息过剩和大规模生产的设计工作流程中,人们开始无法兼顾大脑和双手。构思部分被傲慢的城市人抛弃了。1963年纽约视觉设计的风潮(波普艺术Pop),让人们怀念新艺术和装饰艺术那个古老而纯良的时代。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卷入这令人窒息的信息漩涡中,信息虽多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有充实感。第二章

设计师的工作,往往始于概念而重要方法论,留下的是实实在在的作品而非个人印记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观察世界,观察人类,观察文化。对于设计师来说,具有反思的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不禁疑惑,设计这个行为是否已经混入了过多而无味的枯燥的机械感?

第三章

日本人本就喜欢将各种的东西一点点排列起来。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日本人就同时使用筷子和叉子,平静地在和与洋这两种对立的模式中生活着。日本的文字——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西文。有时横写有时竖写。文字如此多样的的国家,除了日本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来了。在日本这个国家,完全没有像英国那样的皇家芭蕾和皇家歌剧。除了中世纪的雅乐和能乐,歌舞伎、文乐、帮舞等无一不是平民从愉快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饮食方面,日本也没有西欧那种王室菜系。从战后的废墟中走出,日本的设计师们积极地去海外考察,向欧美学习。日本人厌倦了乏味与无聊,他们向往一种富于变化的氛围。音乐的美是不稳定而容易消逝的。听觉的感动最终化作了一种虚幻的记忆而铭刻在我们脑海中。这一点和色彩十分相似。对火焰那种神圣而美丽的认知,机能性的转移到了热源和光源之中。食物给人们的感动仅仅局限于从盘到达咽喉的短暂时间里。能够根据已有的材料创造出东西来,拥有这样的灵感才称得上是烹饪高手。依赖教科书的人即使买全了所有材料也不一定做得出美味,而有创造力的人即使面对残留的食物也会有惊讶的发现。水墨画是屏气凝息,用一气呵成的墨迹表现出超现实的优美的花鸟风月和枯淡的人生世界。而印象派的油画则不同,它将一个个不具意义的色点集合起来形成色块,最终完成一场光的游戏。

附录

写作即思考,身体可以休息但头脑绝对不可以休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