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战略

百科

多中心战略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在内的特色较为鲜明的经济区域,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客观上要求区域腹地形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通过金融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中国经济区在地域性上的分散性也决定了中国建设多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多中心战略
  • 实行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
  • 用途: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
  • 性质:战略方式

基本信息

国际金融多中心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如果一个大国大部分金融资源集中在单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面对自然灾害、国际政治局势紧张甚至战争的威胁,单一的金融中心的风险甚大。而且,中国渐进的金融改革开放需要多个金融中心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功能,以此增加中国在金融改革开放问题上的迴旋余地,提升防範金融风险的灵活性,统筹兼顾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金融地位提高的目标。
国际金融多中心也符合中国主要城市金融实力格局。上海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走在了内地城市的前列;香港已经成为了着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多样的金融工具以及相对健全的金融法制是香港的比较优势;北京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是中国金融决策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北京的金融影响能力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以港沪京为布局的多中心战略,符合中国的整体战略利益,同时也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相适应。
既然如此,探索上海、香港和北京三个城市之间合理、清晰的分工和定位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促使三个城市在职能和定位方面交错共生、相互补充,有助于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实现,否则就有可能带来重複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

城市职能

上海
上海为以金融市场为主的在岸金融中心。上海未来的努力方向为继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丰富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在优先服务好国内经济的前提下,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向国外辐射,提升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最终成为掌握人民币产品定价权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
香港为依託内地和亚太地区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香港未来的努力方向为在实体经济方面,继续加深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联繫交流,并积极同东南亚国家加强经贸的互动合作,通过“北上南下”两个方向的努力,夯实香港实体经济的基础。在金融方面,继续丰富金融产品特别是人民币产品种类,提高金融市场深度,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北京
北京为以金融决策监管部门和大型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中心。北京未来的努力方向为不断提高金融调控的能力和水平,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机制,积极发展金融批发业务、场外金融市场及新型金融产品,协调好沪、港、京三地在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问题,提升北京的国际金融影响力。
三个城市的分工和定位
根据上海、北京和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三个城市之间应当採取互补协调的分工和定位。
上海作为在岸金融中心,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以及北京作为以金融决策监管部门和大型金融机构总部为主的金融中心的分工和定位模式应当说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在短期之内一蹴而就。客观来看,上海、香港和北京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存在较为显着的阶段性差异,同时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也相对鲜明,促进三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京沪之间错位发展。北京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场外金融市场为辅,上海以场内金融市场为主,商业银行为辅。北京主要立足京津唐经济带,上海则主要定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京港之间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内地和香港的监管当局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通过监管信息的定期交流,互相学习监管经验,共同防範金融风险;沪港合力提升人民币产品国际影响力。现阶段,上海可着重发展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逐步确立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定价权;香港则应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途径不断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规模,扮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与“试验田”的角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