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舞蹈

百科

大曲舞蹈

大曲舞蹈(grand song and dance),中国唐宋大曲中的舞蹈。大曲是中国古代融音乐、舞蹈、歌唱于一体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在汉魏“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常在宫廷筵宴中表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曲舞蹈
  • 外文名:grand song and dance
  • 性质:中国唐宋大曲中的舞蹈
  • 特点:程式化

舞蹈形式

大曲舞蹈是一种以队舞形式表演的舞蹈,程式化特点突出。每套大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遍”组成。每遍各有专名。通常认为其结构主要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部分。舞蹈在“破”部出现(有时“中序”入舞)。“破”是全曲高潮,舞蹈的进入更增强艺术感染力。一般散序段自由,为慢板;“中序”段入拍,舞容舒缓;入“破”加速,接近结尾时舞蹈又逐渐慢下来直至全舞结束。

历史渊源

唐代着名大曲舞蹈有《霓裳羽衣》等。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有“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句,描绘出大曲舞蹈的意境特色。
宋大曲有别于唐大曲,少用全曲,多用选段,称“摘遍”。并融诗歌、念白、舞蹈甚至简单情节于一体,并有类似“角色”的分工和名号。如有“竹竿子”(又称“参军色”,相当于报幕人,因手持竹竿而得名)、“歌舞队”、“花心”(主角,担任领唱、领舞和与竹竿子的对白)、“后行”(伴奏的乐队)等。宋人史浩的《郧峰真隐大曲》对宋代的《採莲舞》、《剑舞》、《柘枝舞》、《渔父舞》、《太清舞》、《花舞》等大曲舞蹈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大曲舞蹈表演程式固定:先由“竹竿子”介绍节目内容(称“致词”),继而引导歌舞队上场,曰“勾队”。接着奏乐起舞。歌舞过程中有“竹竿子”同“花心”的问答,并重複某些歌舞段落。最后念遣队词,奏乐,指挥乐舞队出场,日“放队”或“遣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