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DD飞弹驱逐舰

百科

19DD飞弹驱逐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新型驱逐舰“秋月”号(19DD)于2010年10月13日举行了下水仪式。19DD是日本为应对“新威胁”而设计建造的对用途驱逐舰,名义上是为了替换已服役20余年的初雪级,实际上是进行了新一轮的编制调整并迎合了新的作战需求,进一步加强了编队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19DD飞弹驱逐舰
  • 时间:2010年10月13日
  • 类别:驱逐舰
  • 阐述:建造的对用途驱逐舰

概述

19DD飞弹驱逐舰
日本建造19DD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替换再起建造的多用途驱逐舰,适应新的编制调整,进一步提升“八八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满足编队增加舰载直升机的数量,适应高强度的反潜作战需求,弥补编队的防空能力的不足,提升在没有岸基飞机掩护的情况下,遂行远洋作战的能力。
19DD的主要是承担多种作战任务,从传统的应对外敌入侵、监视周边海域、处理突发事件、对付间谍船等,到参加国际反恐行动、紧急救援、海外撤侨等无所不能。活动範围能够从日本周边海域到中东地区,甚至到亚丁湾,囊括整个日本海上交通线。不但继承了初雪级、朝雾级、村雨级、高波级等多用途驱逐舰传承的应对多样化任务的能力,还可为弹道飞弹防御编队中的金刚级驱逐舰提供从点到区域的对空防御能力,具备长期在海上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舰身

19DD通过装备FCS-3A多功能雷达和採用隐身桅桿,外形较以往的驱逐舰有较大改观,但舰体本身是在高波级驱逐舰的基础上设计的,基本上沿用了高波级的配置,并没有大的变化。舰长与高波级同为151米,但水线宽和吃水分别增加了70厘米和10厘米,这是因为装备FCS-3A雷达造成舰桥结构与机库一体化的后部上层建筑的体积大于高波级,为提高抗颠覆性而採取的措施,因此标準排水量比高波级增加350吨。由于加装雷达天线,上层建筑比高波级高出一层,舰桥结构也有所增大。为减小风压侧面积,将舰桥缩短了2米。为了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採用了爱宕级的舰楼型设计,机库面积比高波级更大,机库门尺寸也相应扩大,足可以容纳一架MCH-101扫雷/运输直升机。舷梯和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全部隐蔽在舷侧内,并设计了遮蔽舷门。
19DD装备了综合舰桥系统,在舰桥上可以显示动力装置操作等各种信息。特别是电子海图显示装置,该装置具备伺服器功能,可以向舰内区域网路上传情报信息,设在舰内各阵位的终端都可以通过网路看到舰桥发出的信息,还可以显示战术情报处理系统的信息,并与之交换目标信息,有助于提高航行安全性,节省人力。该系统还具备“舰上训练”功能,不仅可进行航海训练,还可以在停泊时利用模拟目标信息进行训练。另外,靠岸辅助功能除了显示当前位置外,还可以显示过去位置和预定停靠位置,能够直观地把握舰只状态。
19DD的第1甲板的舰桥内有军官居住舱,隔着2座烟囱布置了直升机机库。第2甲板有直通的通道,由前向后依次布置有电信室、战斗情报中心、军官舱、操作室、厨房、餐厅、士官舱、医务室等,舰员住舱和厕所布置在舰首和舰艉处。第3甲板主要有除武器机械舱、空调等机械舱以外的辅机类机械舱、仓库和舰员住舱。
19DD的弹库设计变更,声吶设备增多,因此,主炮到舰首的长度比高波级延长了1米。另外,取消了停泊发电机(D/E),机舱长度减少了1米,使得舰长和水线长与高波级一样。新增添了兴波阻力的舰尾板,并在舰体内加装了强化舱壁,其目的是避免舰只被飞弹击中后产生的气压和碎片殃及相邻的舱室,不至于丧失供电和回航能力。舰上的甲板机械设备全部採用通用的液压装置驱动,不仅有助于减少机械的专用占地面积,而且提高了可维修性。直升机助降装置为高波级使用的E-RAST的改进型RASTMk6,可灵活的应对多型直升机,RASTMk6除了具有辅助直升机着舰的功能外,还有对準矫正功能,操作极为简便,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从助降到转运的操作。

动力系统

採用4台由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SM1C燃气轮机(单机功率16000马力)和3台2400千兆瓦的发电机的COGAG方式。推进轴为双轴,配置在两个轮机舱内,并设有辅机舱。为降低水下噪声,推进装置採用5也变速螺旋桨,对减速装置採用了减震措施,装备了通过发出细小气泡包裹整个舰底防止噪声辐射的掩蔽装置,降低螺旋桨发出的水噪声和空化噪声的降噪装置等。
该级舰不仅装有电力接收装置,还拥有将本舰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向其他舰输送的送电设备,因此,即便在不能使用岸电时,也可与其他舰艇联合值班发电,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燃料。

指挥控制系统

19DD使用的QYQ-11作战指挥系统具备实时处理和显示数据链系统、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等获取的信息,同时具备辅助战术决策及作战指挥、攻击指挥的功能、“友舰防空”功能、对海打击控制功能、对陆攻击控制功能等。
19DD的指挥通信相关设备有综合管理海上自卫队的MOF系统的海上终端、卫星通信、地波通信系统的网路管理系统。作为舰内情报共享的基础,作战指挥系统与各种情报终端相连,在全舰构建了综合网路(NOYQ-1B),通过它可以实行舰内外实时恰当的情报共享。
19DD的舰桥的前、后部结构的外墙分别装有2组FCS-3A多功能雷达天线,具备同时搜寻、跟蹤多个目标,并引导舰空飞弹的功能。FCS-3A的大、小两种相控阵雷达天线为1组,大的为C波段搜寻、跟蹤雷达,小的是X波段照射雷达,用于引号改进型“海麻雀”飞弹。FCS-3A除了增加舰炮控制显控台、弹着观测功能以及射击计算功能等,还新增了127毫米炮对空、对海、对陆火力支援控制功能。FCS-3A使用的是氮化镓材料,因此,雷达发射功率大幅度增加,扩大你搜寻、跟蹤範围,延伸了最大探测距离。同时,为了能够同时对付多个目标,拦截飞向附近友舰的反舰飞弹等,还在跟蹤信号的处理、交战计算、射击计算等武器控制软体中增加了与“友舰防空”相关的算法。
塔形桅桿上装有多种感测器和通信天线,桅桿中部平台上有导航雷达(OPS-20C),下面的白色天线罩内的是QQR-1C-2直升机数据链天线,OPS-20C由主、辅两套天线构成,中部平台上的为主天线,右下方为辅助天线,可进行360°搜寻。

武器系统

主炮:前甲板装备1座MK-45Mod4型127毫米主炮。MK-45Mod4型127毫米舰炮重量轻,全自动无人操作,採用水冷方式,外形採用隐身设计,由FCS-3A控制。设计上主要考虑对海、对陆火力支援,射速较低,仅为每分钟20发,炮身长度为62身倍(7.87米),射击精度较高,最大特点是可以发射增程制导飞弹。
防空飞弹:前甲板装备32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採用改进型“海麻雀”飞弹,每个单元可装4枚,总共可携带128枚飞弹。
反舰飞弹:在2号烟囱前方位置安装2座四联装90式反舰飞弹系统。装备的90式反舰飞弹採用涡喷推进,弹长5.1米,弹径35厘米,射程大于00千米。
近防系统:在舰桥和机库上方装备了2座MK-15Block-1B“密集阵”近防炮,近防炮系统内置搜寻雷达和跟蹤雷达,可自动完成搜寻、探测、跟蹤、评估、射击整个流程。
反潜武器:16单元07式“阿斯洛克”垂直发射反潜飞弹系统和2座三联装97式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鱼雷发射装置布置在舰桥结构内,由手工开闭的封闭舷门遮蔽,除发射Mk46型鱼雷外,也能发射97式鱼雷。2架SH-60K反潜直升机。

电子战系统

装备NOLQ-3D电子战系统安装在桅桿上部左右伸出的平台上,採用数位化等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特别是接收装置,通过将以前的信道接收机数位化,不但提高了灵敏度、还延伸了探测距离,测向方法为位相差测向,提高了探测精度。
舰桥两侧中部装有4座6管MK-36SBROC干扰箔条发射装置,口径130毫米,可发射箔条和红外诱饵。

声吶

装备OQQ-22舰载声吶系统,整合了包括球首声吶、拖曳阵声吶、声吶浮标等在内的信号处理装置、反潜情报处理装置、鱼雷对抗装置等系统。取消了球首罩内的侧扫阵,装备低频OQR-3拖曳声吶,增加了鱼雷对抗系统的控制功能,低频主动声吶的圆柱阵安装在合成橡胶製成的声吶罩内。具备规避功能,可以探测、规避前方存在的水雷等小型目标。

其他

桅桿上部的环状天线为敌我识别天线,顶部安装“塔康”天线,舰桥顶部和1号烟囱后部平台装有X/Ku波段卫星通信天线和小型Ku波段卫星通信天线,后部上层建筑顶部装有国际海事卫星通信装置(NORC-4B),其前方的平台上装有美国海军卫星通信系统USC-42的天线球形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