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一生(内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契诃夫的一生(内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作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传记《契诃夫的一生》首次出版于一九四六年,道出俄国文学大师安东·契诃夫“烟花一场”的人生。契诃夫出身贫苦,最初写小说只为谋生,直到遇上年长的伯乐靠书信指导他、鼓励他。文学上的成功与失败纷至沓来,病痛与孤独更常伴左右,但他始终对周围人保有的真诚与善意。内米洛夫斯基笔下汹涌的文字在描摹契诃夫时竟平静、柔软了下来。“然而,在无动于衷的人群里,契诃夫的妻子和母亲紧紧地偎依着,相互搀扶。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当中,契诃夫曾经真正深爱过的,惟有她们俩。”是看到这里,要合上书页之时,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惫和孤独的背面,始终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丝让这个世界亮起来的清美的光辉——这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笔下的契诃夫,也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自己。——袁筱一

契诃夫的一生(内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读后感

刚刚读完的这本《契诃夫的一生》纯属于今年的意外,是在读《生活与命运》的过程中种草的,如今纸质书的价格动荡得很,09年出版的《契诃夫的一生》在某东定价69元,18年出版就才20元,说纸质书越来越算是轻奢的爱好,的确是不过分。像我这样把读书当日常的打工一族来讲,已经不适合看纸质书了。

大概是说读书人家清苦,古今中外都是这样。

为赚钱而写作

安东·契诃夫是为了赚钱而把写作当兼职的,这让我想起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他们是在详细规划自己出稿量和收款量,确保码字能供得起自己基础的衣食住行,才辞了工作做全职作家的,这故事在东野圭吾的《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和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面都有提,可见艺术家也不都是为了艺术而献身的,他们有很现实的考量。

而作家们在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从小喜欢读书,有自己沉迷的作家,读的多了难免自己就想写,先是为了赚点稿费,再是因为喜欢写东西,到后来自己与文字结成良缘,成了最好了朋友,互相成就。

安东·契诃夫写作的契机是因为家里太穷了,赚钱也不全是为了自己。虽然父亲从小打骂家人,专制也易怒,母亲柔弱爱哭,兄弟姐们没也性格各异,可是契诃夫从没有觉得这个家庭是自己的累赘,他没有意图摆脱他们,反而竭力的工作、写作贴补家用。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契诃夫,他有充分的理由脱离自己的家庭。父亲从前不仅对未成年儿子们的生计问题不管不顾,还酗酒,盖房子的时候被别人算计,借钱后无力偿还,四处流窜以躲避牢狱之灾。

摆在契诃夫面前的问题貌似十分简单,一个没有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经济支撑的家庭,他长大以后需要为这个家庭承担多少?

托尔斯泰没有这样的纠结,他虽然身处家庭带给他的富足,却无时无刻不想摆脱这种富足,他说房屋财产只能给人带来灾难。而家庭带给契诃夫的只有无休止的贫穷和凄苦,他却一直守在家人身边,赚几个钱就用来贴补家用。梦想是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可以温饱的生活在一起。

他一辈子过的如此艰辛,向往的无非是普通人的生活,他期待年老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小崽子们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却因为自己的病体和穷困而不敢涉足爱情;结婚之后他渴望与妻子相濡以沫,却不得不忍受与妻子两地分居的苦痛,又不忍心让妻子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配在自己身边。

为梦想而旅行

因着这些现实因素,契诃夫笔下的人物都是为了大众而写,是快消品。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前辈格里果里耶维奇的信,前辈和他说,写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吧,身体可以暂时忍受饥饿,但是才华不可以如此消耗啊。

有的人能忍受责骂,却承受不住理解和爱。收到信的契诃夫几度哽咽,他承诺以后一定会写一些自己内心的东西,但是他表示仍然不能够忍受饥饿,“爸爸妈妈和家人需要吃饭的呀”。

然而他的写作终究还是开始不一样了,他笔下出现了一些也许不会被大众认可的东西,《伊凡诺夫》与《海鸥》在上映初期都遭遇重大失败,虽然后来两部剧都成功翻盘,而且他对失败也有预期,作品上映之后观众的反响还是给了他巨大的打击,甚至可能影响到了他的身体,

他还去外面的世界,去亲眼看自己想写的东西。在西伯利亚的苦役营,他目睹了苦役犯是如何生活的,后来他又陆续的去了巴黎、英国,也路过了中国,日本,他拖着病体不听医生的劝阻环游各国。

未离开莫斯科的时候,他强烈的想要离开;离开莫斯科不久,他又开始怀念故土。

回家后,他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写在自己的小说里。和所有优秀的作家一样,他不评价时间好坏,只展示他看到的人间百态。

最后,他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44岁。

读完了《契诃夫的一生》,却不记得契诃夫的作品,我的待读书单,又要加上几本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