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书中,作者把笔触深入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既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信条,也剖析了这些习性和信条之所以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自1946年出版以来,它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 读后感

《菊与刀》这本书,微读书城里有好多版本。这里为译林出版社点赞:译林出品都是精品——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译林出版社的译翻作品总体来说,比较通顺易懂(书城中,还有其它译林出版社的译本,我没有全都读过)。这个版本,还有语音朗读可以听,只是读得比较生硬,声音不太动听,又常常在两个不同的朗读者间切换。

机缘巧合,在图书馆又借到一本台湾版的繁体纸质书《图解:菊与刀》,叶宁编译。这本也很赞,推荐。关于日本和日本人,台湾人的解读或许更有参考价值。毕竟台湾曾被日本殖民统治过五十年,台湾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吧。这本书中编译者还对原著《菊与刀》中几处与历史不符之处进行了更正,并对某些方面进行了补充。

《图解:菊与刀》书摘: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年生于纽约,是美国知名文化人类学家、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初少数的女性学者之一。”

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二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急需制定对德日的政策,于是1944年作者受命于美国政府,完成这份日本研究报告。”

“《菊与刀》成书于1946年”。“在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里,本书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甚至有人认为本书开了‘日本学’之先河。1949年,本书日文版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广大的回响,一时洛阳纸贵。据统计,在日本,本书就卖出了二百三十多万册。对于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尽管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但无论是从它对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还是从它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来看,《菊与刀》都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

“《菊与刀》——解密日本人儒雅尚礼又桀骜不驯、温和善良又严厉凶恶的矛盾文化。”

“一本书读懂经历多次苦难却依旧屹立不摇的日本人”,“以精神战胜物质的大和民族”,“刚柔并济的日本”。

“二战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日本社会也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如果再用《菊与刀》中的观点来看日本社会,恐怕会有些‘不切实际’,但是,《菊与刀》在中国大陆却依然保持畅销。究其原因:一方面,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确实造就了一本经典,揭示了日本人固有的、本质的内涵;另一方面,当前中日之间敏感的政治关系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也促使我们必须要了解日本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做到‘以史为鉴’”。

以下为部分原著中没有的或者与原著略有不同的、编译者补充或修正的内容摘录:

“虾夷族,又称爱努人,是日本仅有的少数民族,与日本的主体民族和族,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

“日本的十大姓氏:佐藤、铃木、高桥、田中、渡边、伊藤、山本、中村、小林、斋藤。”“古代的日本,……姓氏是少数贵族才享有的特权。直到西元七世纪时,中国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以后,日本政府才强制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的姓氏。于是一时之间,全日本上下便展开了一场突击编造姓氏的运动。突击编造的姓氏自然带有很大的随意”。

神道教(简称神道)的三种流派:神社神道(国教)、教派神道(有十三个教派)、民俗神道(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的民间教派)。

“日本武士的精神依归被称为‘武士道’,……究其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中国的程朱理学,……二是禅学,……三是神道教。”

“武士切腹自杀有其一套严格步骤。第一步:作诗。其首创者是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士源赖政。第二步:切腹。切腹自杀有许多种,名称也繁多。如因战争失败的叫‘自裁’,因追悔自身过错的叫‘诘腹’,为保名节的叫‘名誉’等。第三步:介错。也可称为‘解脱’,是指自杀者在切腹后,请人替其斩首,以减轻痛苦。”

“榻榻米的计量单位是‘叠’,一叠相当于一点二平方公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